第5集 隐藏的电动力学和自由能最后的秘密(中文)

能量海 2022-05-08 第5集 隐藏的电动力学和自由能最后的秘密(中文) 来自真空的能量 能量海资料

  隐藏的电动力学和自由能最后的秘密
  这个电学讲座,在院校里是永远学不到的。

part_05_banner.jpg



  1、关于Energy from the Vacuum的翻译

  学术上,这里的Vacuum指物理真空或量子真空。从学术角度出发,energy from the vacuum意思是 物理真空世界的能量。传统上,我们认为物理真空内是完全虚无的。根据现代物理研究成果,物理真空内其实存在虚物质。所谓“虚”并不是没有,而是以我们无法观测的形态存在。也就是说:“空内有色”— 空即是色。  
  关键是空间能实质上是来自于虚物质世界的能量。物理真空是探究空间能的一种实验环境而已, 而虚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以物理真空的存在为条件。也就是说,虚物质世界隐于我们现实的环境中,无处不在。  
  另外,该系列作品所提到的装置并不需要人为创造一个物理真空才能运行,且该系列视频并非严谨的学术作品,而是面向自由能爱好者以普及、入门为目的的作品,故将片名翻译为“环境空间能源”。因为该能源就存在于我们环境中的任何一点。

  2、Empty Space
  意为 空间 Tom在片中说到empty space 时 与 vacuum同一个意思;empty space是vacuum这个词的通俗说法。

  3、Bubble particle、virtual particle
  Tom Bearden在该集中所讲的bubble\bubble particle\virtual particle意思相同。Virtual particle是虚粒子的意思,所谓虚跟上述讲的一样,不是虚拟的,而是以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形态存在。因为虚粒子在极短的瞬间湮灭后又产生,不断持续;又因虚粒子非常活跃且无序;故他用bubble(气泡)来形容。

  4、cauldron
  cauldron 是气锅的意思  Tom将充满活跃虚粒子的物理真空环境比喻为被煮沸的气锅 以形容该环境的极其活跃状态。

  5、broken Symmetry
  意为对称破缺,是一种非对称状态。Tom将对称破缺解释为由虚变实,他的意思应该是指相反电荷的对称破缺,不是很正统、全面,但很容易理解。正统全面的解释可百度。

  6、charge
  意为“荷”。对Tom讲的charge, 很难判断他指的是荷还是电荷,翻译时分别臆断为荷或电荷。

  7、isolated classical charge
  Tom多次谈到单个电子置于物理真空,应该是指传统物理中关于孤立电荷的概念,查资料感觉似乎有个专门的说辞,英文为isolated classical charge, 但找不到对应的中文名称。需要说明的是,Tom的结论与传统物理不同。具体参见vanflandern.htm

  8、force field Lenz/lenz’s force
  找不到对应的中文名称,wiki上也找不到相同的英文。字面意为楞次力场/楞次力,翻译为楞次力场。

  9、bare charge
  查不到对应的正统中文名称,字面意思是裸电荷,字幕翻译为裸电荷。查英文资料获悉bare charge 意思是里面那个孤立电子的实际电荷值。(如不理解请查 重正则化 renormalizaion,重=重新的重)

  10、关于传统电荷值
  Tom提到我们通常所讲的电荷值实际上是两反向电荷的差。至于两个无穷大怎么得出及计算,请摆渡 重正则化 概念,英文为renormalization。

  11、Ensemble [ɑ:n?sɑ:mbl]
  量子场物理概念,指各相反电荷(能量)的集合

  12、dipole
  译为 偶极=反向电荷的极化

  13、differential 及 Aggregation
  数学概念 微分、积分的意思。微分的实质就是 差值。Tom讲微分、积分的意思是指 电子吞噬虚物质从而使实物质不断增长的过程就是一个差值不断积累的过程, 请不要过于作数学学术化理解。

  14、source charge 及 source charge problem
  Source charge查不到对应的中文解释。应该是场源电荷的意思。Source charge problem根据英文资料是指电动力学理论存在的缺陷,指场源电荷的能量来自何方的问题。Tom对该问题有研究,具体请国外引擎搜source charge problem+Tom Bearden。片中Tom提到李政道、杨振宁并没有将对称破缺与电磁理论关联起来。因此,场源电荷来自相反电荷的对称破缺应该是Tom提出的。参见vanflandern.htm

  15、Lorentz洛伦兹

  Tom提到的修改马克斯韦方程的人为 洛伦兹 (Hendrik. A. Lorentz); 同一时期相同领域还有一个人叫L.V. Lorenz中文译名为 洛伦茨 不要搞混了。 洛伦兹获得过诺贝尔奖,受JP 摩根及托马斯埃迪生支助。

  16、关于James Clerk Maxwell马克斯韦方程
  根据Tom Bearden的文章, 最开始 马克斯韦方程 有20个等式 20个未知数 是个非对称系统。之后经亥维塞( Oliver Heaviside)大幅简化。之后洛伦兹(Lorentz)根据 洛伦茨(Lorenz)的研究, 对方程作了进一步修改,并将亥维塞发现的非发散的能量流部分省略,使之最终成为一个对称的系统。这个最终的版本就是我们现在一直用的亥维塞-洛伦兹方程(Heaviside-Lorentz equations)。 Tom Bearden曾经说过(片中没这么讲),洛伦兹是在JP摩根授意下改的公式。JP摩根支助过 特斯拉, 摩根对特斯拉搞自由能非常恼火,故要洛伦兹将马克斯韦方程改为对称性系统,彻底封杀特斯拉的自由能方向。

  17、关于Pointing及Heaviside发现电磁能量流
  根据Tom Bearden介绍,马克斯韦于1879年死于胃癌不久两个科学家 坡印庭及亥维塞同时发现了电磁能在空间的流动。由于坡印庭认为流入导体的是全部的能量流,而这部分能量的流向与导体成直角,故他错误的认为导体外电磁能量流的方向与导体成直角。
  亥维塞发现 电磁能量流由2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发散的,另一部分是不发散的。另一部分之所以不发散是因为其形态是旋状的,而旋状体在平面时空其发散值为零(在扭曲的时空其发散值不一定=0)。流入导体为导体内电子供能的只是发散的这一部分,而不发散的没流入导体的这部分占整个能量流的绝大部分。能量流的整体,其流动方向与导体平行。
  所谓亥维塞成分就是指能量流的非发散部分

  18、Lorentz symmetrical regauging
  没找到相应的中文译名。根据英文资料, 是指洛伦兹改马克斯韦方程的一种理论:将马克斯韦方程改为与其外部环境对称,也就是剔出了当时搞不清来源的那部分能量—亥维塞成分。

  19、Drude Electron Gas
  德鲁德电子气 指原子外圈的电子与原子结合不紧 经常进入其它原子然后回来 在导体形成电子气。可查阅关于电传导的德鲁德模型

  20、电流回流速度的问题
  片中提到如延迟1秒产生电流 电路长度不超过30万米的问题。他的意思是,如超过300公里,则300公里以外的部分势能不能达到,因为受能量流运动速度的局限。

  21、Dirac sea 迪拉克海
  负能量的粒子海。哪里有物质,哪里就有迪拉克之海。

  22、Michael Leyton的几何
  Michael Leyton 是新泽西州立Rutgers大学教授。他的理论要点是:形状=记忆储存,详见其网页http://www.rci.rutgers.edu/~mleyton/homepage.htm


淫山欲海
2013年11月

本集脚本文档下载
第五.doc (76 KB, 下载次数: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