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地震的现状

板块成因的简易概念

简而言之,八大行星最初是完全一样的浑吨云,但是大小不相等,由于零点密度相同,故而体积愈大的质量也愈大。在最初产生了氢气,依照引力及重力场的作用之下,体积愈大的元素衰变愈少次,所以成为气体星球,而体积愈小的元素衰变就愈多次,必定产生更加丰富的元素种类,也由此产生衰变的能量释放及继承,因为各有所差异,最后才改变了质量、体积、密度。
太阳、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由于体积大,成为气体星球,如太阳巨大的就只有氢气,如木星大的就稍微衰变个几次,产生一些简单气体后就不再衰变。而如地球小的,就拼命衰变,而这一切都是重力场的立体複杂作用,是个体引力的旋转扭曲而决定的发展方向,在宏观面从宇宙重力场,微观面从粒子乃至「暗能」,可一小部分适用在本银河系内星球的成形解释,只要客观上的条件差异不大,就会是如此。

当地球上的元素衰变到一定的阶段后,成为半固态的岩浆状态,又产生金属及固态元素,直到覆盖地球表皮,但是地球内部却持续在融合衰变释出能量,在受制表皮的覆盖下,导致地球内部的压力愈来愈大,最终在内部诞生了特殊元素去进行了「二次融合」或「多次融合」,成功的将地球的皮壳炸开来且产生了裂缝,这就是地球上第一次产生了板块。之后内部的融合引爆能量就经由裂缝释出来,直到每次产生疯狂的爆炸又将地球的皮壳弄成愈来愈多的板块。
这个作用从地球诞生到今日为止,从来不曾停止,只有板块愈来愈多,这就是今日地震及火山的缘起。基本上,地震与传统物理学上的任何作用都毫不相关,包含板块撞击、应力等等都只是早年尚未开启量子核心物理学时的传统理论,且必定错误,因为地球内部并非传统物理学的情况,而是浑吨后的量子物理领域。

这个原理看似很简单,实际上却非常複杂。而已经衰变到最后的元素时,会突然的又产生某种融合又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而回复到浑吨,成为週而复始的现象,但是有很多客观的条件要满足才有办法持续的进行元素的无尽衰变,否则会终止发展。总之,板块的成因就是经由地球内部的「多次核融合或核爆」所产生的,而这其中主导的是磁力及「暗能」在决定,以及个体引力的旋转扭曲的情境。至于是哪几种元素在地球内部衰变,则是未知,但是绝对不会是在化学元素週期表上所列出来的元素。故而,美国积极的到深海火山要捕捉特殊元素去推出地球内部的元素就是此因,或者要到火星或其他比地球稍微小一点的星球去探勘就是如此,因为体积比地球稍微小的星球,意味著元素有较大机会更加丰富,将能间接解开地球内部的元素之谜。
在成功解开地球内部的元素后,加以了解元素的特性,自然的就能控制地震乃至到火星去重启内部的热旋转运动并再次让火星产生板块运动,乃至完全掌握之后,理想的情况将是开始步入伟大的「人造星球」阶段,人造重力场、人造生物、人造人类,最终则是要创造宇宙,至少要能创造出银河系,这也是这个时代的文明人类所必须去开始建构的方向。

在宇宙中,有数不尽的元素是我们未知的,不必怀疑。主因在于各重力系统的客观上条件完全不同,因而产生的元素必定不同,例如中子星或黑洞的主要元素。而发现重要的元素,一定可以拿到诺贝尔奖,由此就可知道元素有多重要,而在很多科学机构拼命搞人造元素,一搞就是几十年,事实上都只是搞出一些没有用途的假替代性元素,并非具有价值性的新元素,所以要尽量跑到外太空去弄就是如此,因为可避开许多主观上因素的主导力。在传统的教学上,是尽可能诉诸质子、中子、电子、粒子这一方面的计算,直到成为量子的核心物理,但是多半漏洞百出,通常是猜测成分居高,因为在计算上经不起重複验证,虽然自称理论,但实际上连理论都还称不上,因为都是继承前人的错误而继续错下去,毫无开创性。所以然的,也解不开重力的关键问题,从而也不了解磁场及空间,主要还是在于前人的错误方向留下来太多,而主要的关键就是未知的元素没有捕捉到,形成衔接上的重大盲区,也无从开创。其中除了元素外,当然也包括了各种未知的粒子,而这些都是在计算上产生漏洞的极大关键,从而才造成盲点,以致于控制地震乃至统治全世界也和此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至于为何无法在实验模拟地球而去进行元素的製造,主因在于磁力及「暗能」,以及个体引力的旋转扭曲的情境,毕竟实验室永远都无法创造出满足于自然界的各种客观条件,尤其是引力及重力,其他尚有各种複杂的粒子作用。

地震成因的正确观念

元素瓦解成为融合的能量 + 引信因子 = 地震

地震是一种二次核爆炸,引信因子引燃后,会产生连锁的爆炸效应,也因此地震会一连串的一直产生。而在地壳内部的能量,正常情况是一窝一窝的安定状态,好比是炸弹库,但是会通过热旋转运动的推移而在世界各大陆的地壳下流动。
光有能量不会地震,光有引信因子也不会地震,必须两者融合才会产生爆炸,这与压力、温度、元素有直接关联。

特定元素的融合诡变,被引燃后爆炸所释出的巨大能量,通俗上以广岛原子弹为表达概念,因为这个能量与 E=mc^2 完全一致,是元素诡变产生的能量,不是牛顿传统物理学上的动能概念。教学上通常以两者释放出来的热能去进行互换的对比表达,实际上量子界产生的能量不止是传统物理学上的热能,包含个体引力的旋转扭曲、隐性波、隐磁场都不是热能,却能够造成极大的破坏力,乃至再度成为第二次以致第三次能量聚合的推手,只因为在传统物理学上的客观条件已被大量的阻断或瓦解。所以严格来讲,两者不能以释放的热能去进行能量的表达,故而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会採用原子弹的威力去进行定向表达就是此因。简而言之,不管使用再多的强力炸药,真正释放出来的总能量,永远都无法与一颗原子弹相比,因为除了热能以外,其他创造出来的条件都完全不同。
地震的现象和进行地底核爆是相似的情况,但是比核爆更加複杂,也因为原理相通,所以才有美国的人造地震史。

地球好比是一颗不发光的太阳,由于地壳被岩石覆盖,内部融合的释出能量主要是衝击到金刚钻与高质量的石英产生折射或反射,外加其他的元素混合作用,从而让能量累积在地壳的边缘而没有被引燃释出,其深度多从30公里到500公里,而通过能量的持续融合效应,震源会一直往上升,直到接近地表前一定会融合完毕而引爆。而在该处有某一层面被推断为金刚钻面与高质量的石英层面所密合,成功的产生大量的折色并阻挡了能量的直接释出,也带动了核心内部的热旋转运动。
事实上,在地壳内部500公里到核心的地方,每秒都在产生亿万次的微震,乃至偶尔也会产生较具规模的大地震,只是传导到地壳上已经毫无感知。

板块挤压理论的误区

美国在传统的理论上是以板块运动的挤压或撞击而瞬间产生动能,此是牛顿的传统物理学解释。事实上,在1980年代已经被确认是错误的地震理论。由于安定民心是很重要的项目,故而教育上不能把地球说成是一颗巨大的核子弹,在科学方面,推翻理论必须具备充足的实验证据。由此,地底是无法被剖开进行科学检视的,是故,板块挤压或撞击的地震理论将持续地应用在通才的洗脑教育层面上,毕竟一般人不用去知道真相。只因为,专才永远是少数人,宇宙的事实真相也只有智者能够充分理解,亦即:「真理永远只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裡」。

大地震前之所以会产生很多的小地震,主因是金刚钻面与高质量的石英层开始产生漏洞性的瓦解,而随著热旋转运动的推移,能量会迅速的累积到该处,而特殊层的元素也会通过漏洞流入此处成为引燃的因子,开始产生爆炸,乃至最终条件成熟而形成大爆炸。故而经常地震的地区,代表该区的引信因子愈多,危险性也愈高,而在安定民心的诈欺话术上则谎称:「正常能量释放,有助于断层的修复」。事实上这只是极其糟糕且幼稚的愚民话术,但是土地值钱,为了商业的稳定却也不得不如此圆说,毕竟人总得生活。
地震就好比火山,经常小地震就好比火山经常在冒烟,两者是相同的道理,差异只在于火山下还多了个接触地表的岩浆库。愈频繁活动的情况就代表愈危险,没有所谓愈频繁活动反而代表能量释放愈多,将会愈安全的缪论。

真正的安全,绝非经常在小地震的区域,而是在从不地震的区域才代表钻石层及高质量的石英层极其深厚且稳固,才是真正的安全。而会经常小地震的地区,如果愈来愈频繁,则代表危险性愈来愈高,且迟早一定会产生非常大的地震,差异只在于整个地球内部的能量经由热旋转推移是否一起汇聚流入此处而引燃爆开,成为毁灭性的超级大地震。在该层面外,地壳的下方尚有好几个特殊元素层,或液态或半液态,直接主导到能量的推移或累积速度,以及能量被引燃爆发开来的关键问题。

从整个地球的结构而言,全球各地区的地震都是完全相通的,因为能量可以经由热旋转的推移而相互间的产生递补,也因为都是相通,所以美国从1960年后开始疯狂的进行全球各处的人造地震,目的就是要拼揍出地壳内部的总体网脉及关联性,便于未来人造地震时能够准确的发动,尤其是在另一半地球外发动地震,更可达到神不知鬼不觉的隐匿目的。

板块与核融合的关联

板块的挤压只会形成地壳在防护上的漏洞,能量藉此漏出,也能经由火山口的附近去漏出,故而此类板块漏洞较多的地方,地震也特别多。但是,一定要具备引燃的因子才会爆炸,且是点状的爆炸,即是震源。在能量汇聚后还要产生融合的众多效应,融合的时间短则数天,长则数年,愈大的能量要融合的过程愈複杂,也因此大地震前一定会产生各种的「前兆」,直到达到临界点被引燃而爆炸,此时的震源可以同时出现数个点,并非只有一个点。在相同的断层面,不是整条线都在爆炸,也不是整条断层面都代表全部危险,断层面只是意味著岩石的断裂缝而已,以及能量被引燃爆炸后释出的位置。

地震绝非经由板块撞击或坍塌而产生能量,而是能量原本就已经库存在该处的面下。由于地球内部持续融合并释出能量,最终的融合减缓时将让地球内部瘫痪并开始冷却,板块运动也随之消失,地球也将成为一片死寂。乃至最终任何的元素都将持续的通过粒子与电子的作用不断的释出能量,直到整个宇宙成为一片死寂且空无一物。

板块不稳定的主因

金刚钻面与高质量的石英层面破裂,形成漏洞后让能量漏出,从而引燃因子极易流入其中而引爆,因为此处的条件较为成熟。板块的概念主要不是指岩石,最重要的防护层是金刚钻与高质量的石英,只要这一层面裂开或崩离,不管地壳的岩石厚度有多少公里,巨大的融合能量一但被引燃后都会直接爆炸并且衝出岩石而产生地震,乃至山崩地裂。故而美国从早期的核子弹去引发地震到目前已经不使用核武器去触发,因为已经找到更好的「诱发波」,而且外人无从察觉。

美国的人造地震史

地球上的人类在千万年来,人口并未增加,主因是自然灾害进行规律性的疗法,外加疾病控制,此是大自然的完美杰作。伴随人类近一千年的医疗水平愈来愈高,乃至这一百年取得前所未有的进展,人口快速的暴增,在不久的将来会直接造成粮食不足的问题,而长期飢荒将导致人类的基因病变与疾病的蔓延,最终诞生极端失控的病毒,直接危害到美国及先进国家人民的生存问题。是故,应用隐匿的手段来消灭人类达到粮食的平衡性将是美国及先进国家积极规划的重大项目,在黑暗面的方向上施行暗地消灭敌人的计画,而在檯面上却能顺理成章的冒出头相助一把,不论从各层面上去看,人造地震的高度发展对美国而言只有优势,没有害处。

人造地震乍听之下是危言耸听,而事实上早就已经研发成功,且从1950年代就开始进行实验纪录,差异只在于引信的使用及控制手段,并且要考量到衍生出来的连动效应。目前美国最厉害的军事武器并不是原子弹、氢弹、中子弹,也不是气象控制或其他项目,而是将资金全面性的投向地震引爆装置的武器研发上,目的是消灭全世界的黄种人及黑人,乃至异国的白人,直到统治全世界为止。换言之,美国的无上计画是让地球上只剩下美国人。

二次世界大战过后,美国人开始规划出各种方向来尝试灭绝人口,包含研发病毒消灭特定种族。乃至后期的白种人为了寻找出更多的盲点,从而假借拼揍人类基因图谱的美名,欺骗世界上的数万人帮忙进行取样,实际上却是暗地进行排序而尝试应用在研发消灭特定种族的身上,但是由于基因太过複杂,盲点太多,故而控制的成效不佳,自己也容易受害,因而暂缓。
在1962年中子弹研发成功之后,磁炸弹的技术也趋向成熟,直到1980年大量的成功捕获能够穿透地球的粒子及宇宙辐射,经由一连串宇宙量子物理学的惊人启发,从而正式的开启美国迈向人造地震的全新纪元,且后续捕获的各种大量特殊元素,多半也从未再对外公开,也不去拿诺贝尔奖,也不列入任何的教学使用,而是成为国家机密档案。

美国的人造地震史从1950年开展到今日,从早年在世界各地核爆数千次到后期使用各种武器进行远程触发地震,所纪录而成的全球地震脉络的地壳网线是美国政府最高的绝对机密,级别比外星人还要更高。
美国这三十年在世界各国持续製造地震,时下最先进的武器可以成功在陆地上引发八级以上的大地震,不是如同最早的核弹需要埋在地震下方,以及到后期使用磁炸弹引发三级到七级地震而已,而是开始步入远程遥控八级大地震的试验阶段。
触发七级以下和八级以上的水平差了上千颗乃至上万颗广岛原子弹的威力,故而八级以上的地震一律被称之毁灭性地震,且人造地震一定是极浅层引发的浅层地震,杀伤力尤大,只因为人造地震的尖端技术目前仍无从触发深层地震,只能是浅层。

美国国家地震监测台网系统(Advanced National Seismic System):
公元1-1900年,六级以上的大地震总次数538次,平均每年只有0.3次大地震。
公元1901-2000年,六级以上的大地震总次数4489次,平均每年有45次大地震。
公元2001-2007年,六级以上的大地震总次数1151次,平均每年有164次大地震,每二日就有一次六级以上的大地震。
六级以上大地震:2001年144次;2002年145次;2003年162次;2004年166次;2005年167次;2006年164次;2007年203次。

据估计,美国从1995-2005十年间,在亚洲地区至少发动过四百次以上的人造地震,其中绝大多部分都没能成功地引发能量的大量释出,只有极少数是成功地引发地震。在实情上,时下最尖端技术不再是人造地震,因为人造地震已经试验无数次,目前所朝向的规划上是要能控制规模级数,以及引导地壳内部的天然能量去触动而诱发,不再使用埋弹的笨拙方式,且要能掌握到震源深度之定位。

关于地震的核爆波

规模八级以上的陆地浅层地震,并非只是跳动、旋转及摇晃而已。
达到1颗广岛原子弹的威力,就会产生上下震动的现象,就是6.0级的大地震。
达到10颗广岛原子弹的威力,就会产生上下跳动的现象,就是6.8-6.9级的大地震,超过6.9就是半毁灭性地震。
超过广岛原子弹的500颗威力,会产生氢弹效应的核爆波,就是7.8-7.9级的大地震,超过7.9就是全毁灭性地震,这是7.8级以上的地震才会开始出现的一种毁灭性效果。
上述只是个热能释放的一种概念,实际上随著客观条件以及引爆的地点位置都有所极大的差异。在半液态中及固态中引燃的威力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压力问题,且释放的能量也不同,在空气中则更不同,乃至外太空也完全不同。因为这不是单一元素的核分裂或核融合的简单换算问题,而是非常複杂的量子核心物理,必须考量到很多客观上的条件。

规模九级大地震,至少是15000颗广岛原子弹的威力,将会产生异常巨大的核爆圈。假使在陆地上发生,山脉会瞬间崩解乃至瞬间位移好几公里,或者被粉碎。假使在深海底下的地壳,则海水会大量吸收核爆波,如果核爆圈强大,则会瞬间将海水切开,如摩西过红海一般的壮观。 再者,15000颗广岛原子弹的威力将让爆炸的震源产生庞大的真空状态,其中心点产生犹如黑洞一般的效果,之后将四面八方的物质乃至各种隐性波,全部都往震源的核心坍进去,之后再二次释放出来,假使核爆圈触及到深海,则会造成该区深海的各种隐性波全部被大量吸收,进而形成该区的每一颗水分子引力都异常化,乃至深海的侧压力完全被瓦解,从而导致疯狂的大海啸,甚至席卷全球。
如果在此类大地震的附近有岩浆库且被核爆圈涵盖,则岩浆内的每一颗原子的引力会被大量瓦解,待核爆圈中心点释放二次能量后,岩浆内的原子会异常的一直进行怪异的猛烈作用,直到衝出地表成为地球上一个全新的火山。而在这次喷出的岩浆是无价之宝,因为有机会带出极少量的特殊元素,一部分可能是原本就存在,一部分可能通过原子核的异常作用而微量产生怪异的元素,此种岩石打捞上来后必须使用各种手段去进行数年枯燥乏味的探测与分析,尝试找出特殊元素。而碰上此类情况,美国政府培养的地质学家一定会在第一时间赶到,如果研判有机会找到特殊元素,则会立即发兵控管该处,假使在深海,则也会不惜一切代价派出各种潜水艇去设法捞几块小岩石上来,那怕是潜水艇在深海被压扁沉没也在所不惜,奋战到舱内大漏水了还不放弃一颗小岩石,这就是美国科学讲究实事求是的积极态度,而在世界上,也只有美国与前苏联才有这种科学的精神。

核爆波一定是从震源喷出,而震央方圆数百公尺的建筑及突出物,全部腾空飞起,包含地基打到岩层的摩天大楼也会同样飞到半空中或位移而整个被摧毁夷平。这个核爆波衝出地底后,一部分直接衝到云层;一部分会延著地面衝进,全面性的扫荡突出物并且夷平障碍物,之后的地面才会开始上下剧烈的跳动或伴随旋转,最后才左右摇晃。所以,不幸碰上这种地震的时候,事实上在震央附近的人也不清楚是地震,因为怎麽死的都搞不清楚。

在整个宇宙中有数不尽的未知波,也有数不尽的未知辐射。在核爆波通过地下震源衝上来的时候,不受到地壳的阻碍,只会被吸收一部分,假使深度是五十公里,则有较大的机会吸收殆尽。
核爆波并非一般人所认知的各种波,另一方面,在地底尚未引燃爆炸前所融合释出的能量也不是传统科学能理解的波,目前只有动物或生物可以知觉,而某些植物也会受衝击而改变生长週期,只可惜配对上的排列组合或许存在百万种乃至几千万种,主因是在于量子物理的複杂性。另一关键上,融合阶段中也可能因为缺少继续融合的要件而终止融合,也可能即将融合完毕却迟迟没有诱发的因子而无从继续突破临界点而确定必然走向爆炸之路,也由此生物虽然暂时异常,实际上融合可能终止了,从而认妄为真而白忙一场,尤其是人造地震诱发失败时就必定会产生如此的情况。
由于波非常複杂且毫无头绪,也因此难以从动物或生物上去判断是否将会有地震,假使沉迷在其中则很容易陷入闹笑话的迷思,而这也是地震难以预测的真正关键。庆幸的是,假使是毁灭性的地震,则各种元素通过融合的複杂性一定要非常高,必然地会释出各种波,也因此一定会有非常明显的前兆,不再侷限于某种动物或生物上,而会是大量的不同物种都同时异常,特别是确定迈向必定爆炸之路上时,也迫近地震日的倒数计时,则大量的生物体乃至自然界的现象一定会全面性的异常,只要不散漫,是很容易发现的。
未知的波有非常多,未知的元素也非常多,必须了解元素的特性及作用才有办法针对该元素去进行仪器上的侦测设计,而美国政府的人造地震单位肯定有这一方面的侦测仪,或许不完全,但是一定能掌握到某一小部分,如不然远程遥控人造地震将会是自取灭亡。

台湾九二一大地震约40颗广岛原子弹的威力,震源深度8公里,未产生核爆波,差距还很远。
汶川大地震约250颗广岛原子弹的威力,由于山脉阻挡,极小型的核爆波被大量吸收而未能水平衝进,但是已有核爆波现象。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震源深度6公里,地震前的一段时间,唐山的天空偶尔成了黄红色,其中也意味著震源将愈来愈向地表上迈进,在地震前二十几秒钟,整个漆黑的天空顿成为一片黄红色,到处是光芒闪烁,突然再从地下衝出一条蓝色的耀眼光芒直衝云霄,同步产生核爆波,地下传出的低沉声音划破了整个唐山的每一个人,之后开始上下跳动,几乎没有摇晃。整个全部的过程只有短短的十秒钟就停止,不是几分钟,因为核爆波顺利的衝出而全部释放动能,少有通过地壳而传导上来,除非是唐山的边外远方。之后钢材设计的华北重工业城几乎就这样被完全夷平了,数十万土砖居民建筑几乎全部被夷平。才短短十秒钟就死亡数十万人,甚至实际死亡的具体人数到底是有多少,在当时也无法统计,只因为震央半径一公里的地区几乎消失了,这种现象就是核爆波造成的,一瞬间在震央附近的建筑全部腾空飞到外围并且被摧毁,不是只受到跳动而毁坏。

唐山大地震与汶川大地震都不到8级,而是7.8级。8.0级以上的陆上极浅层地震是彻底毁灭性的,比7.8级的破坏力还要更猛烈几百倍到上万倍。

1920年,甘肃的海原大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且在古海之下,现今为大盐床,总共摇了十五分钟,但是死亡无从查证,原因在于后来统计死亡二十万人只是区区十个县, 且连震三年,在那日日有人饿死的北洋军阀战乱年代无人会跑到沙漠边上去关注这些。而在世界上,几十个震度监测系统全面破表,在当年是自从人类有地震监测系统以来的最大一次震度,规模为8.5级,约三千颗广岛原子弹的威力,这一次地震是全中国的,包含在香港也能感受到摇晃,灾害面积将近二百万平方公里。
1950年,西藏与印度边境发生8.5级的陆上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死亡约四千人,多数是喇嘛、和尚、尼姑,西藏地区的寺庙几乎全部毁损,全毁佛像6800尊,西藏佛教在该时期几乎灭亡。而喜马拉雅山数十万平方公里被核爆波袭击,在当年连一颗完好的树木都不容易找到,外加天崩地裂面目全非,且三座小山瞬间飞到雅鲁藏布江上产生强烈的撞击,惊天动地的一刻产生极度大崩,硬是将浩浩荡荡的大江砍成四段。除此之外,尚有百人村庄被核爆圈连根拔起,瞬间飞跃将近半公里之远,活生生的从大江左方的山上飞到大江对面的另一座山上,二个小村庄则是直接被拔起抛到江上,乃至有些村民的建筑都飞到好几公里外才掉落全毁,而这种现象就是典型的核爆波,发生在陆上浅层的8.0级以上地震情况就会是如此残酷的造成全毁灭性,假使是极浅层地震且无山脉阻挡,则受害面积至少将是一百万平方公里。
2001年,崑崙山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但是震源发生在众多湖泊与巨山环绕之下,能量全被钟摆效应吸收,造成山脉断层400公里,而该区的数百平方公里是无居民的,这裡也是古海。
中国百年以来就只有这三次的地震可确信是规模超过8.0级且在陆地上,原本都是古海的海沟,特点是都具备大量的盐床、岩盐、井盐等等,盐矿的蕴藏量非常丰富。至于河北的唐山也有非常惊人的铁矿,附近也有巨大的盐矿,四川汶川一带都有非常丰富的盐矿,而这些地区都是古海的海沟或古海的最深处,意味著在该区的地壳内沉积了各样丰富的特殊元素。其中,由于盐矿在世界各地都非常的普遍,故而也表明了处处都能够创造出人造地震的自然诱发条件,尤其是特殊元素层的探测与猎取,几乎同时存在世界各大陆上的地壳内,而触动激活的方式不外乎是运用磁力、波力、粒子去撞击而产生某种效果,乃至是最尖端不为人知的各种手段。

台湾九二一大地震,假使当时是8.0级以上,台湾岛会产生共振效应,至少摇超过十分钟。南投县会立即遭到核爆圈瞬间夷平所有的建筑,中部地区的最大震度一定完全破表,高雄地区的震度至少会来到10级,台北的震度一定会来到12级。而台北101大楼也会在第一震波抵达后的三秒内被拉升十公尺以上再重力加速度的瞬间撞击到地下,如果垂直承载异常强大而逃过一劫,则十秒后也会不幸的弯曲成九十度而折断,因为水平的加速度会瞬间失控而成为不规则的立体加速,与实验室的单向模拟效果全然不同。而所有的高楼大厦都会在震波抵达后的十秒之内完全倒塌,之后从飞机上将会看到全台湾变成一片废墟,且成为土黄色的一个岛,因为树木都不见了。
如果规模8.0级以上的震央发生在纽约的曼哈顿,震源深度10公里之内,则曼哈顿会瞬间被核爆圈涵盖,三秒内完全夷平甚至沉入海中而让百老汇成为人类心目中的永恒追忆,也等同是曼哈顿遭到氢弹攻击完全气化消失在地平线上。

地震的摇晃时间,主要由四大方向决定:
1、融合爆炸的连续度及大小,亦即压力波通过地壳传导上来的层次性。连续爆炸愈多的地震,压力波的层次性也愈多,震动或跳动的次数,乃至摇晃的时间也愈久。
2、地质结构,每一种地质的密度不同,地质内的各种元素也不同,能吸收的压力波与各种横向波也不同,一般吸收能力最强的是水,吸收后的水分子剧烈运动转成热能并产生水蒸气,也是地震后往往会下雨的主因,更是大自然的本质上,具备转化能量及自行修复的惊人能力。同时,也是世人永久不应该遗忘核爆后的「黑雨」。
3、盆地效应,压力波与各种横向波来回撞击而在地底产生不规则的环绕。如甘肃的盐床沙漠。
4、钟摆效应,好比高楼大厦会摇的比较久。如台湾的中央山脉就是直向的钟摆地形,当左右钟摆摇晃时,由于北部端口的质量远比南部端口大,故而重力效应将直接由北部去进行释出,换言之,当中央山脉的钟摆效应成形后,北部为压力波及各种横向波转成离心力的最外围。由于台湾北部是钟摆效应的重力释放位置,故而只要台湾的任何一个陆地上发生规模8.0的地震,台北都会受创的非常严重且超乎想像,因为规模8.0级将让中央山脉产生典型的钟摆,将大量的波通过钟摆运动转成离心力并由台湾北部释出,而台北的地质由于是鬆软的低密度区,更会成为诱吸基地且无从再将离心力传导出去,而是直接转化成大量的动能及热能,且摇晃的时间会特别长久。但是此类直向的钟摆地形也有一个极大优势,也就是当左方地震时,波会优先传导到中央山脉,右方反而没有动能导出,虽然直线距离很近,却不受到伤害,反之亦同。而在甘肃省就同时具备钟摆及盆地的惊人效果,故而甘肃省的两次毁灭性地震,摇晃时间都是极其惊人且不可思议的长久,乃至远方上千公里外总是有几个地方受灾特别严重,主要就是钟摆效应转化成为离心力的远程释放故。
上述四种都必须排除核爆波的情况。而每一种地形都有临界点,必须突破或瓦解才会产生盆地效应或钟摆效应,乃至加乘。

在排除核爆波的范围外,地震规模和建筑物的倒塌没有直接关联,建筑物倒不倒塌主要是看各种震度,外加共振乘积。而全世界也没有人会去针对规模8.0级以上的浅层地震设计建筑,因为这种地震根本就不应该存在陆地上,且震度一定会12级乃至破表,除了重金打造的防核爆封闭建筑外,也没有任何一种建筑可以承受12级的震度。事实上,规模8.0级以上的地震在极浅层陆上要产生,依照目前地球的稳定情况下,自然发生的机率微乎其微,几乎不可能,除非是深海或如喜马拉雅山的巨大压力之下才有极低的机会成就出8.0级以上的环境。

中国平均每隔二百年才会发生一次规模8.0级以上的陆地强震,甚至要五百年才会发生一次,毕竟这种地震是毁灭性。很多人并不了解7.8和8.0级的差异,乃至地震科学家很喜欢夸大级数,如此才可让世人重视地震,从而更能申请更多的研究经费。事实上7.8要转成8.0级,需要满足很多主观及客观上的条件,不论是地壳内累积的能量融合,内外在的压力及温度,磨合的时间性,或能量的总体范围,以及引燃因子的具备性,都是要创造7.8级地震的好几百倍乃至数千倍才有办法成为8.0级地震,且在关键引燃时候的震源要相当的多,特别是垂直的引燃点要好几个,否则无法一次性的让大范围的融合能量完全点燃。但是,此类疯狂大规模能量的点燃,在地震仪上却往往变成了一个震源,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核爆波造成的瞬间屏蔽现象,让仪器侦测不到接连产生的震源所致,以致各国的地震仪判断出来的位置往往会有不同,尤其是震源深度,事实上同时产生的垂直震源非常之多。
也由于触动规模8.0级的条件相当的严苛,故而只有在深海地区比较容易达到此一条件,主要是与压力及特殊元素的长年渗入地壳内有关,外加温度的反差,容易构成8.0级以上的大地震条件,而在陆地上,难以有这种外在环境去培养,也是地球数十亿年来通过磨合所产生的安定性。

令人掩卷叹息的是,这个安定性在这个时代被摧毁了,因为通过人造地震,规模8.0级以上的陆上强震不再需要听命于大自然的安排,而是可以通过人为去佈局控制,也因此,地球上的人类面临灭亡的可能,将是在未来一百年内需要去面对的残酷事实,毕竟地球的总体安定性已经被美国人完全搞砸了,在持续通过贪婪的速搅之下,则大自然的缓慢修复能力必定会先被美国彻底打败。只因为,人类具备极高的智慧,确实可以短暂且有效的驾驭自然力,虽说是一时一刻,却已足够一针入脑,彻底毁灭人类通过漫长岁月去辛苦建立而起的伟大文明。

中国近代重大地震简说

防核爆封闭建筑可承受震度12级;高质量核能厂可承受11-12级;一般核能厂可承受11级;军事碉堡可承受10-11级。
地基入岩层的高质量钢构建筑可承受到8-10级;一般钢构建筑可以承受到7-9级。
地基入岩层的钢筋水泥建筑可承受7-9级;一般钢筋水泥建筑可承受6-8级。
石砖房可承受4-6级;土砖房可承受3-6级。

台湾都市地区一般钢筋水泥建筑可承受6-8级;乡下地区的建筑一般可承受6-7级。
大陆都市地区一般钢筋水泥建筑可承受5-8级;乡下地区的建筑一般可承受4-6级。
震度在5-7级时,大陆地区的房子会比台湾倒更多,震度达到8级时,两者无差异。
核能厂的核反应炉一定可以承受震度12级,建筑也一定能承受11级,没有偷工减料的机会,但是核反应炉是无法阻挡核爆波的,只有巨大群山或海洋可渐次地吸收核爆波,或通过气体的作用也可以减缓。
震度的防护只是一种概略性的估算,是通过模拟实验室去制定出来的一种主观概念,实际上在真正面临地震时,将出现很多不可预期的客观性因素,从而摧毁了实验室的主观系统。很多人在房子倒掉之后,直接想到建商,怀疑偷工减料,事实上这是完全不客观的,因为地震的波有非常多的种类,也有非常多的放射状及环绕状,乃至地理位置及共振等因素。气运不佳的时候碰上六级震度同样可以摧毁一栋钢构的建筑,虽然机率很低微,但是在数万栋房子偏偏倒了一栋就会被加以放大,实际上在实验室是可以假设出各种条件的一起谋合而办到的。 总而言之,盖的牢固的房子未必不倒,偷工减料的房子在震央也未必就倒,这正是地震很懂的和人类玩四两拨千金的奥妙游戏。 唯一真正能较为客观看待房子倒掉的情况只有一种:倒的都是同一个建商盖的,或者倒的都是同一批工厂出来的建材,则在客观上几乎就可以断定是人为的问题。

1920年12月16日,甘肃海原大地震:
规模8.5级。震源深度17公里。本次连震三年未曾停止,符合自然融合的典型。
震央半径十公里的最大震度是12级,平均震度是12级。
震央半径三十公里的最大震度12级,平均震度是12级。
推断地震成因:自然融合。
前兆:未知。

1927年5月23日,甘肃古浪大地震:
规模7.8级。震源深度12公里。
震央半径十公里的最大震度是11级,平均震度是10级。
震央半径三十公里的最大震度11级,平均震度是9级。
推断地震成因:自然融合。
前兆:未知。

1933年8月25日,四川叠溪大地震:
规模7.5级。震源深度6公里。
震央半径十公里的最大震度是10级,平均震度是8级。
震央半径三十公里的最大震度9级,平均震度是7级。
推断地震成因:秘密炸药试验引起的间接触发。
前兆:未知。

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脱大地震:
规模8.5级。震源深度33公里。
震央半径十公里的最大震度是12级,平均震度是12级。
震央半径三十公里的最大震度12级,平均震度是11级。
推断地震成因:秘密炸药试验引起的间接触发。
前兆:持续一年,鸟兽大举迁移、秃鹰行为异常、自然云气怪异、山谷经常发出怪异声响。

1966年3月22日,河北邢台大地震:
规模7.2级。震源深度9公里。连续一个月的群震,愈震愈大,7.2级并非主震,主震是3月8日的6.8级。
震央半径十公里的最大震度是9级,平均震度是7级。
震央半径三十公里的最大震度7级,平均震度是6级。
推断地震成因:核爆引起的间接触发。
前兆:持续一月,生物行为异常。

1970年1月5日,云南通海大地震:
规模7.7级。震源深度9公里。
震央半径十公里的最大震度是10级,平均震度是9级。
震央半径三十公里的最大震度9级,平均震度是7级。
推断地震成因:人造地震。
前兆:持续一月,生物行为异常。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大地震:
规模7.8级。震源深度6公里。
震央半径十公里的最大震度是12级,平均震度是12级。
震央半径三十公里的最大震度11级,平均震度是9级。
推断地震成因:核爆引起的间接触发。
前兆:持续半年,鸟兽行为怪异、生物行为异常、自然云气怪异。

1999年9月21日,台湾集集大地震:
规模7.3级。震源深度8公里。
震央半径十公里的最大震度是9级,平均震度是7级。
震央半径三十公里的最大震度7级,平均震度是6级。
推断地震成因:人造地震。
前兆:持续二周,湖泊生态异常。

2001年11月15日,崑崙山大地震:
规模8.1级。震源深度10公里。埋藏在各巨山大湖之下,能量全被吸收,造成山脉断层400公里。
震央半径十公里的最大震度是12级,平均震度是12级。
震央半径三十公里的最大震度12级,平均震度是9级。
推断地震成因:秘密炸药试验引起的间接触发。
前兆:未知。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
规模7.8级。震源深度10公里。
震央半径十公里的最大震度是12级,平均震度是11级。
震央半径三十公里的最大震度10级,平均震度是8级。
推断地震成因:人造地震。
前兆:持续一月,鸟兽行为怪异、生物行为异常、自然云气怪异。

地震自救手册:金钻五秒

(1)听到轰轰轰声音、(2)持续看到大片闪光却无声音、(3)身体跳上跳下、(4)看到家俱或电视飞出去,左四种现象的其中一种状况出现时,第一个反应要毫不考虑的衝出去,千万不要再思考或等待。

如果是一开始摇来摇去,而且愈来愈大,则不要惊慌,也不用跑出去。但是如果开始左右摇晃之后的情况也突然伴随出现上面四种现象的任何一种时,则要立即改变谋略,毫不考虑的衝出去,千万不要再思考或等待。在震源的第一个能量被引爆后,一定会瞬间接连引爆,震源往往非常多的,尤其是垂直面上,但是地震检测仪上往往是判断不出来的。而有一种情况是先小爆,数秒内才是真正主力能量被引燃,而这一种情况就会是如此,先左右小摇一下,突然风云变色开始出现上面的四种情况的其中一种到四种。

如果人在高楼,则会听到大楼建筑所发出的各种声音,不要怕,更不要衝出去,因为电梯一定会先故障,楼梯一定会先坍塌,这两种逃生路线都是自寻死路。在大楼内只能身体靠著柱子祷告去了,身体要贴著柱子,不要靠牆壁,但是要持续留意牆壁的坍塌情况,不用去担心大楼的天花板会塌下来,但是要留意电灯掉下来。

大楼有主结构的梁柱,设计时大多藏在牆壁内,平日要留意,地震时要跑到这裡贴著。整栋大楼的楼梯与牆壁一定会先坍掉,但是主结构的梁柱通常是无损的,除非设计不良。而主结构的梁柱只要断毁数量超过了总承载力,整栋大楼就会直接坍入地下室,低层楼的住户差不多就结束了。
没有主梁通过居住地时,要找附梁,把身体靠在柱子及梁上的交界处,另外还有一种牆壁是承载牆,支撑力也很强大,不用担心坍掉,但是很多住户没有公德心,往往改造时在不清楚是不是承载牆的情况就打掉它,这在地震时会对主结构的承受力造成局部性的负荷,也往往是整栋大楼坍掉的一种可能,特别是梁拉开柱子而断裂往往就是这面牆被打掉,之后造成天花板整个下拉,某些柱子承受力因而异常而连动造成大楼毁灭,只因为少数住户的无知与自私自利。 总之,地震时大楼会不会坍掉,除了主梁柱设计不良外,则是需要很多客观上的条件全部被瓦解才会坍掉,其中的运气成分是很高的,因为几乎得看地震的波频、波射扫状态、与房子产生的共振状态,以及各种条件的构成。

总结

地球上的地壳经过数十亿年的磨合期后,目前逐渐的走入中年阶段,事实上已是处在极老练的稳定状态。在近代二十年间,于非断层带上产生的地震特多,几乎是人造地震。假若是在非断层带上且是浅层地震,则可断言99%是人造地震。而美国在欺骗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话术上,通常称之此类为隐断层或新断层,事实上这类的断层要产生,如果不是通过人为去触发,是极其罕见的。

地震在这三十年来持续异常暴增的主因是美国的地震引爆装置的疯狂试验所致,绝非天灾,更不是一些美国政府的间谍学者们,日日在世界各地所发表大量乱七八糟的论文,尽是邪说温室效应及气候改变等等胡说八道的幼稚骗术。
未来五十年内,人造地震的尖端科技,将能成功的让位处在地震带上的国家沉入海沟之中,绝不是梦幻的不实推论,而是可预见的真相。

从人类文明的演进角度,不论是人造地震乃至複製人,全面性的彰显出人类具有极高的智慧,足以凌驾于上帝之手,不也是对于基督的极大讽刺?

上一篇
别了,人造地震之父

下一篇

上一篇:别了,人造地震之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