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或动态电现象
本帖最后由 能量海 于 2017-5-20 09:43 编辑
电流或动态电现象
目前为止,我主要考虑了绝缘介质——如空气——中由不同静电力造成的影响。当这样的力作用在可测量尺寸的导电体上时,它会在其内或其表面引起电的位移,而导致电流,并且它们产生另一种现象,其中一些我将努力介绍说明。在介绍这种第二类电效应时,我将主要利用诸如可生产的、无需任何返回的电路,希望通过呈现这些现象或多或少地在新颖性方面来引起你更大的兴趣。
长期以来习惯于——因为有限的体验来看待振动的电流——把电流看成是闭合的导电通路中循环的东西。首先令人惊讶的是,意识到电流可以流过瓦片导通路径,即使后者被阻断; 而更令人惊讶的是了解到这样的条件下,有时可能会比闭合路径更容易令电流流动。但是,这个陈旧的想法正在逐渐消失,即使在注重实际的人中,也将很快被完全遗忘。
如果我用一根导线的方法把绝缘金属板P(图.175)连接到感应线圈的其中一个端子T,尽管这件板的绝缘非常良好,但是当线圈被设为工作时,电流通过了导线。
首先我要给你有电流通过连接线的证据。明显的证明方法是,在线圈的端子和绝缘板之间插入非常细的铂线或德国银线w,并用电流使其白炽化或熔合。这需要相当大的板——否则是非常高压高频的电流脉冲。另一种方法是取有多匝细绝缘线的线圈C(图.175),并将其插入到电流通向板的路径中。当我将线圈的一端连接到另一件绝缘板P1的引线,而其另一端连接到感应线圈的端子T1,并将其设置成工作时,电流通过插入的线圈C,而电流的存在可以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例如,我在线圈内插入铁芯i。电流是一个非常高的频率,如果它有一定的强度,将会很快将铁芯带到明显更高的温度,因为磁滞和电流损耗在这么高的频率下是很大的。一个人可能会选择更小的磁芯,层压或不层压的,这无关紧要;但1/16或1/8英寸粗的普通铁丝适用于此目的。当感应线圈工作时,电流穿过插入的线圈,而只需片刻就足以使铁丝i达到足以软化密封蜡s的高温,并使得由其紧固到铁丝的纸垫圈p脱落。但是,以像我这里——其它地方的设备,更有意思的是可以做出这样的示范。我用次级s(图.176)的粗线缠绕在类似于第一个的线圈上。在前面的实验中,电流通过线圈C(图.175),是非常小的,但有多匝强加热效应——尽管是产生在铁丝中。如果我通过导体传递那个电流,以展示后者的加热,则电流可能太小而不能产生所需的效果。但是,用这个带有次级绕组的线圈,我现在可以转换通过初级P的高压弱电流成为一个低压次级强电流,而这个电流肯定会达到我期望的。在一个小玻璃管t内(图.176),我封装了一圈铂丝w,这只是为了保护导线。玻璃管的每一端密封了一根在一端连接铂线w的粗线端子。我将次级线圈的端子连接到这些端子,并插入初级p——在绝缘板P1和端子T1之间——如前所述的感应线圈。后者被设置为工作时,铂金线w即刻被白炽化而且能被熔化——即使它非常粗。
我现在用普通的50伏16 pc灯代替铂丝。当我将感应线圈设为运行时,灯丝被带到高度白炽化。然而,即使板P1断开,也不需要使用绝缘板,因为灯l(图.13)已经白炽化了。次级也可以连接到初级——如图.31中虚线所示,去或多或少地去掉静电感应,或者否则修改作用。我可以在这里提醒您注意对灯的大量有趣的观察。我先是断开灯的一个端子与次级s的连接。当感应线圈起作用时,注意到整个灯泡充满了辉光。这种辉光是由静电感应引起的。当用手握住灯泡时,它会加强,并且实验者的身体的电容因此被加到次级电路。次级,实际上相当于金属涂层——它将靠近初级放置。如果次级——或其等效——的涂层对称放置于初级,则在普通条件下静电感应将为零,也就是说,当用初级回路时,两个一半将彼此抵消。次级实际上对称置于初级,但后者的两半的作用——当仅有其一端连接到感应线圈时,是不完全相等的;——因此才发生静电感应,从而在灯泡里发出辉光。如前面的实验一样,通过将另外的——同样的悬空端连接到绝缘板,我几乎可以抵消初级的两个半边的作用。连接板时,发光消失。用较小的板,它不会完全消失,然后当次级关闭时,它将有助于灯丝的亮度——通过加热灯泡中的空气。
为了演示另一个有趣的功能,我以某种方式调整了所用的线圈。我先把灯的两端连接到次级,初级的一端连接到感应线圈的端子T1,另一端如前所述连接到绝缘板P上。电流接通时,灯发出辉光,如图.14b所示,其中C是细丝线圈,而s是粗线的次级缠绕其上。如果绝缘板P1断开,留下绝缘初级的一端,灯丝变暗或通常会亮度降低(图.14a)。重新连接板P1并提高电流频率,我令灯丝变得相当暗或几乎不红(图.15b)。我将再一次断开板的连接。当板断开时,人们理当推断,通过初级的电流将被减弱,因而次级s的电动势会下降,而灯的亮度减弱。情况可能是这样,而结果可以通过线圈的简单调节——还可以通过改变电流的频率和电位来确保。但也许更值得注意的是,当板断开时,灯的亮度增加(图.15a)。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初级接收的能量现在沉没其中,像电池在海洋电缆中充电,但大部分能量是通过次级回收并用于点亮灯的。在连接到感应线圈的端子T的端部b处,穿过初级的电流是最强的,并朝着远端a减弱。但当悬板连接到初级时,施加在次级s上的动态感应效应比以前更大。这些结果可能是由多个因素造成的。例如,连接板P1,线圈C的反应可能会减弱小感应线圈的端子T1处的电位,从而减弱通过线圈C的初级的电流。或者,板的断开可能会降低与后面的线圈的初级相关的容量效应,使得通过它的电流减小——尽管感应线圈的端子T1处的电位可能没变或甚至更高。或者结果可能是由满足初级和次级的电流的变化引起的,从而导致反应。但主要决定因素是线圈C和板P1的自感和电容以及电流的频率的关系。然而,如前所述,当悬板断开时,图.15a中灯丝亮度越大,灯中被静电感应加热的稀薄气体也越大。
还有另外某种有趣的特征我打算在这里提请你注意。当绝缘约定断开而线圈次级打开——通过靠近——一个小物件到次级,则可以从中拉出一个非常小的火花,表明在这种情况下静电感应很小。但当次级基于自身关闭通过灯泡时,灯丝。发光明亮,从次级获得强烈的火花。静电感应现在要大得多,因为封闭的次级决定了更大的电流流过初级,而主要是通过它有一半被 连接到感应线圈。如果现在用手抓住灯泡,与初级相关的次级的电容通过实验者的身体增加了,而灯丝的亮度也增加了,白炽化的原因部分是电流流过灯丝,而部分是灯泡中稀薄气体的分子轰击。
前面的实验将为研究过程中获得的随后的有趣结果做准备。由于我仅仅通过连接电源的一端就能传递电流通过绝缘导线,由于我可以通过它诱导另一个电流,磁化所有铁芯,而总之,执行所有操作,就像用一个回路,显然我也可以仅借助一根导线就驱动电机。以前,我描述过一种单纯形电机,包括单个励磁线圈、铁芯和圆盘。图.16表明的是一种运行的改进方法,这种交流电机通过连接到一根引线的变压器中感应出电流,并以几种其它电路配置运行基于不同相位电流的作用的某一类交流电机。鉴于目前的技术水平,人们认为仅用几个字来描述这些配置就足够了。图.16 II显示了初级线圈P,以其一端连接到高压变压器端子T1引出的线L。对这个初级P的电感关系中,是电路中粗线的次级s,此为线圈C。次级中感应的电流激励铁芯i——有铁芯i最好,但不是必须的,细化,并使金属盘旋转。这种电机M2如图. 16 II绘制所示,被称为“磁滞电动机”,但当铁芯i最终被细化时,这种说法可能被那些将盘的旋转归因于微小路径中涡流循环的人所反对。为了在所示的方案上有效地运行这样的电机,频率不应该太高,不能超过四、或五千——尽管产生的旋转甚至每秒一万次或更多。
图.16I中电机M1有两个激励电路:A和B,是示意性表示。电路A连接到线L,而与其串联的是初级P,它可以以其悬空连接到绝缘板P1,这种连接显示为虚线。
另一个电机电路B连接到次级s,它与初级P是感应关系。变压器端子T1交替通电时,电流穿越开放线L,以及电路A和初级P。电流通过后者的诱导电路S中的次级电流通过电机的励磁线圈B。电流通过次级S,而它们通过初级P在相位上差90度、或接近于此,并能旋转一个与电路A和B处于感应关系的电枢。
在图.16 III中,绘制了一台有两个激励电路A1和B1的类似的电机M3。初级P——以其一端连接到线L——具有次级S——它最好被绕成可承受高电动势的,并且连接电机的两个激励电路,一个直接连接到次级的端部,而另一个穿过电容器C——通过其作用,使穿过电路A1和B1的电流相位不同。
图.16 IV中另外还显示了一个配置。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初级P1和P2连接到线L,一个通过小容量电容器C,而另一个直接连接。初级拥有次级S1和S2,与激励电路A2和B2以及电动机M3串联连接,电容器C再次用于产生所需的电流穿过电机电路的相位差。由于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电路的这种相位电机目前在技术上是熟悉的,所以在此以图示方式示出。发现无论以所示的、或以类似的方式运行电机都不难;而虽然迄今为止这种实验只是科学兴趣,但它们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可期以实际目标来实现。
在这里对于通过仅用一根引线运行各种装置的项目说几句话应该是很有用的。相当明显,当使用高频电流时,接地——至少在电流的电动势很大时——优于返回导线。这种接地对于稳定或低频电流由于前者的破坏性化学作用和两者在相邻电路上施加的干扰影响是令人讨厌的;但关于高频,这些作用实际上并不存在。而且,当电动势极高时,甚至接地也变得多余,因为不久就达成了一个条件——当电流可以更经济地通过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导体去传递。远程似乎作为能量的这种单线传输的工业应用对一个没有经历过这种实验的人,似乎所有对这种性质做过一段时间研究的人来说并非如此。我真的看不出为什么这样的计划不可行。
也不应该以为——为了实施这一明确要求的极高频电流方案,因为一经用——比如说30,000伏的电位,单线传输就可以以低频实现,而且我已经做过实验,并由此得出这些推论。
当频率非常高时,实验室实践中发现,以图.17所示的方式很容易调节效果。
这里显示了两个初级P和P1,每一个都以其一端与线L连接,并以另一端分别连接到电容器板C和C。在这些附近放置的有其它的电容器板C1和C1,前者连接到线L,后者连接到较大的绝缘板P2。初级上绕的是次级S和S1,是粗线,分别连接到装置d和l。通过改变电容器板C和C1以及C和C1流过次级S和S1的电流强度被改变。奇怪的特点是极大的敏感性,板距的轻微变化在电流的程度或强度上产生相当大的变化。通过使频率如此,敏感性可能变得极端,即,初级本身,无需任何板连接到其悬空端,达到——与闭合的次级——谐振的条件。在这种状况下,悬空端容量的极其微小的变化都产生巨大改变。例如,我已经能够调整条件,使得一个人仅仅靠近线圈就产生了连接到次级的灯的亮度的显著变化。这些观察和实验引起了——当然——目前——主流科学的兴趣,但它们可能很快就变得具有现实意义。
由于采用铁芯的必要性,电机的高频率当然不合适。但你可以用低频突然放电,从而获得高频电流的某些优点而无需使铁芯完全不能跟随变化,以及不会导致铁芯上非常大的能量消耗。我发现以这种电容器的低频击穿性放电运行交流电机是非常可行的。几年前我推出的某类这种带有闭合次级电路的电机在通过励磁线圈直接放电时,会相当猛力旋转。这种电机以这些放电运行如此良好的一个原因是初级和次级电流之间的相位差为90度,这通常不是低频电流谐调升降的情况。用这种简单的电机去说明一个实验不一定是无趣的,因为当它通常认为击穿放电不适合这种目的。电机如图.182/18所示。它包括一个相当大的铁芯i,顶部有槽,嵌入厚铜垫圈c c。靠近铁芯是可自由移动的金属盘D。铁芯具有初级励磁线圈C1,其端部a和b连接到普通变压器的次级S的端子,后者有初级P后者连接到交流分配电路或低或中频发电机G。次级S的端子连接到电容器C,通过空隙d d放电,空隙d d可以串联或分流到线圈C1。当条件正确选择时,盘D相当尽力旋转,铁芯i不会非常明显地发热。相反,由于高频交流发电机的电流,铁芯迅速变热,而盘毫不费劲地转动。为了恰当地做实验,应首先确定当d d没有发生放电时,盘D不转。最好用大铁芯和大容量的电容器,以使叠加更快的振荡达到非常低的音高或完全消除它。通过观察某些基本规则,我也发现运行它适用于以这种击穿放电运行普通串联或并励直流电机,而这可以在有或无回线的情况下完成。
电流或动态电现象
目前为止,我主要考虑了绝缘介质——如空气——中由不同静电力造成的影响。当这样的力作用在可测量尺寸的导电体上时,它会在其内或其表面引起电的位移,而导致电流,并且它们产生另一种现象,其中一些我将努力介绍说明。在介绍这种第二类电效应时,我将主要利用诸如可生产的、无需任何返回的电路,希望通过呈现这些现象或多或少地在新颖性方面来引起你更大的兴趣。
长期以来习惯于——因为有限的体验来看待振动的电流——把电流看成是闭合的导电通路中循环的东西。首先令人惊讶的是,意识到电流可以流过瓦片导通路径,即使后者被阻断; 而更令人惊讶的是了解到这样的条件下,有时可能会比闭合路径更容易令电流流动。但是,这个陈旧的想法正在逐渐消失,即使在注重实际的人中,也将很快被完全遗忘。

如果我用一根导线的方法把绝缘金属板P(图.175)连接到感应线圈的其中一个端子T,尽管这件板的绝缘非常良好,但是当线圈被设为工作时,电流通过了导线。
首先我要给你有电流通过连接线的证据。明显的证明方法是,在线圈的端子和绝缘板之间插入非常细的铂线或德国银线w,并用电流使其白炽化或熔合。这需要相当大的板——否则是非常高压高频的电流脉冲。另一种方法是取有多匝细绝缘线的线圈C(图.175),并将其插入到电流通向板的路径中。当我将线圈的一端连接到另一件绝缘板P1的引线,而其另一端连接到感应线圈的端子T1,并将其设置成工作时,电流通过插入的线圈C,而电流的存在可以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例如,我在线圈内插入铁芯i。电流是一个非常高的频率,如果它有一定的强度,将会很快将铁芯带到明显更高的温度,因为磁滞和电流损耗在这么高的频率下是很大的。一个人可能会选择更小的磁芯,层压或不层压的,这无关紧要;但1/16或1/8英寸粗的普通铁丝适用于此目的。当感应线圈工作时,电流穿过插入的线圈,而只需片刻就足以使铁丝i达到足以软化密封蜡s的高温,并使得由其紧固到铁丝的纸垫圈p脱落。但是,以像我这里——其它地方的设备,更有意思的是可以做出这样的示范。我用次级s(图.176)的粗线缠绕在类似于第一个的线圈上。在前面的实验中,电流通过线圈C(图.175),是非常小的,但有多匝强加热效应——尽管是产生在铁丝中。如果我通过导体传递那个电流,以展示后者的加热,则电流可能太小而不能产生所需的效果。但是,用这个带有次级绕组的线圈,我现在可以转换通过初级P的高压弱电流成为一个低压次级强电流,而这个电流肯定会达到我期望的。在一个小玻璃管t内(图.176),我封装了一圈铂丝w,这只是为了保护导线。玻璃管的每一端密封了一根在一端连接铂线w的粗线端子。我将次级线圈的端子连接到这些端子,并插入初级p——在绝缘板P1和端子T1之间——如前所述的感应线圈。后者被设置为工作时,铂金线w即刻被白炽化而且能被熔化——即使它非常粗。
我现在用普通的50伏16 pc灯代替铂丝。当我将感应线圈设为运行时,灯丝被带到高度白炽化。然而,即使板P1断开,也不需要使用绝缘板,因为灯l(图.13)已经白炽化了。次级也可以连接到初级——如图.31中虚线所示,去或多或少地去掉静电感应,或者否则修改作用。我可以在这里提醒您注意对灯的大量有趣的观察。我先是断开灯的一个端子与次级s的连接。当感应线圈起作用时,注意到整个灯泡充满了辉光。这种辉光是由静电感应引起的。当用手握住灯泡时,它会加强,并且实验者的身体的电容因此被加到次级电路。次级,实际上相当于金属涂层——它将靠近初级放置。如果次级——或其等效——的涂层对称放置于初级,则在普通条件下静电感应将为零,也就是说,当用初级回路时,两个一半将彼此抵消。次级实际上对称置于初级,但后者的两半的作用——当仅有其一端连接到感应线圈时,是不完全相等的;——因此才发生静电感应,从而在灯泡里发出辉光。如前面的实验一样,通过将另外的——同样的悬空端连接到绝缘板,我几乎可以抵消初级的两个半边的作用。连接板时,发光消失。用较小的板,它不会完全消失,然后当次级关闭时,它将有助于灯丝的亮度——通过加热灯泡中的空气。
为了演示另一个有趣的功能,我以某种方式调整了所用的线圈。我先把灯的两端连接到次级,初级的一端连接到感应线圈的端子T1,另一端如前所述连接到绝缘板P上。电流接通时,灯发出辉光,如图.14b所示,其中C是细丝线圈,而s是粗线的次级缠绕其上。如果绝缘板P1断开,留下绝缘初级的一端,灯丝变暗或通常会亮度降低(图.14a)。重新连接板P1并提高电流频率,我令灯丝变得相当暗或几乎不红(图.15b)。我将再一次断开板的连接。当板断开时,人们理当推断,通过初级的电流将被减弱,因而次级s的电动势会下降,而灯的亮度减弱。情况可能是这样,而结果可以通过线圈的简单调节——还可以通过改变电流的频率和电位来确保。但也许更值得注意的是,当板断开时,灯的亮度增加(图.15a)。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初级接收的能量现在沉没其中,像电池在海洋电缆中充电,但大部分能量是通过次级回收并用于点亮灯的。在连接到感应线圈的端子T的端部b处,穿过初级的电流是最强的,并朝着远端a减弱。但当悬板连接到初级时,施加在次级s上的动态感应效应比以前更大。这些结果可能是由多个因素造成的。例如,连接板P1,线圈C的反应可能会减弱小感应线圈的端子T1处的电位,从而减弱通过线圈C的初级的电流。或者,板的断开可能会降低与后面的线圈的初级相关的容量效应,使得通过它的电流减小——尽管感应线圈的端子T1处的电位可能没变或甚至更高。或者结果可能是由满足初级和次级的电流的变化引起的,从而导致反应。但主要决定因素是线圈C和板P1的自感和电容以及电流的频率的关系。然而,如前所述,当悬板断开时,图.15a中灯丝亮度越大,灯中被静电感应加热的稀薄气体也越大。
还有另外某种有趣的特征我打算在这里提请你注意。当绝缘约定断开而线圈次级打开——通过靠近——一个小物件到次级,则可以从中拉出一个非常小的火花,表明在这种情况下静电感应很小。但当次级基于自身关闭通过灯泡时,灯丝。发光明亮,从次级获得强烈的火花。静电感应现在要大得多,因为封闭的次级决定了更大的电流流过初级,而主要是通过它有一半被 连接到感应线圈。如果现在用手抓住灯泡,与初级相关的次级的电容通过实验者的身体增加了,而灯丝的亮度也增加了,白炽化的原因部分是电流流过灯丝,而部分是灯泡中稀薄气体的分子轰击。
前面的实验将为研究过程中获得的随后的有趣结果做准备。由于我仅仅通过连接电源的一端就能传递电流通过绝缘导线,由于我可以通过它诱导另一个电流,磁化所有铁芯,而总之,执行所有操作,就像用一个回路,显然我也可以仅借助一根导线就驱动电机。以前,我描述过一种单纯形电机,包括单个励磁线圈、铁芯和圆盘。图.16表明的是一种运行的改进方法,这种交流电机通过连接到一根引线的变压器中感应出电流,并以几种其它电路配置运行基于不同相位电流的作用的某一类交流电机。鉴于目前的技术水平,人们认为仅用几个字来描述这些配置就足够了。图.16 II显示了初级线圈P,以其一端连接到高压变压器端子T1引出的线L。对这个初级P的电感关系中,是电路中粗线的次级s,此为线圈C。次级中感应的电流激励铁芯i——有铁芯i最好,但不是必须的,细化,并使金属盘旋转。这种电机M2如图. 16 II绘制所示,被称为“磁滞电动机”,但当铁芯i最终被细化时,这种说法可能被那些将盘的旋转归因于微小路径中涡流循环的人所反对。为了在所示的方案上有效地运行这样的电机,频率不应该太高,不能超过四、或五千——尽管产生的旋转甚至每秒一万次或更多。
图.16I中电机M1有两个激励电路:A和B,是示意性表示。电路A连接到线L,而与其串联的是初级P,它可以以其悬空连接到绝缘板P1,这种连接显示为虚线。
另一个电机电路B连接到次级s,它与初级P是感应关系。变压器端子T1交替通电时,电流穿越开放线L,以及电路A和初级P。电流通过后者的诱导电路S中的次级电流通过电机的励磁线圈B。电流通过次级S,而它们通过初级P在相位上差90度、或接近于此,并能旋转一个与电路A和B处于感应关系的电枢。
在图.16 III中,绘制了一台有两个激励电路A1和B1的类似的电机M3。初级P——以其一端连接到线L——具有次级S——它最好被绕成可承受高电动势的,并且连接电机的两个激励电路,一个直接连接到次级的端部,而另一个穿过电容器C——通过其作用,使穿过电路A1和B1的电流相位不同。
图.16 IV中另外还显示了一个配置。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初级P1和P2连接到线L,一个通过小容量电容器C,而另一个直接连接。初级拥有次级S1和S2,与激励电路A2和B2以及电动机M3串联连接,电容器C再次用于产生所需的电流穿过电机电路的相位差。由于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电路的这种相位电机目前在技术上是熟悉的,所以在此以图示方式示出。发现无论以所示的、或以类似的方式运行电机都不难;而虽然迄今为止这种实验只是科学兴趣,但它们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可期以实际目标来实现。
在这里对于通过仅用一根引线运行各种装置的项目说几句话应该是很有用的。相当明显,当使用高频电流时,接地——至少在电流的电动势很大时——优于返回导线。这种接地对于稳定或低频电流由于前者的破坏性化学作用和两者在相邻电路上施加的干扰影响是令人讨厌的;但关于高频,这些作用实际上并不存在。而且,当电动势极高时,甚至接地也变得多余,因为不久就达成了一个条件——当电流可以更经济地通过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导体去传递。远程似乎作为能量的这种单线传输的工业应用对一个没有经历过这种实验的人,似乎所有对这种性质做过一段时间研究的人来说并非如此。我真的看不出为什么这样的计划不可行。
也不应该以为——为了实施这一明确要求的极高频电流方案,因为一经用——比如说30,000伏的电位,单线传输就可以以低频实现,而且我已经做过实验,并由此得出这些推论。
当频率非常高时,实验室实践中发现,以图.17所示的方式很容易调节效果。
这里显示了两个初级P和P1,每一个都以其一端与线L连接,并以另一端分别连接到电容器板C和C。在这些附近放置的有其它的电容器板C1和C1,前者连接到线L,后者连接到较大的绝缘板P2。初级上绕的是次级S和S1,是粗线,分别连接到装置d和l。通过改变电容器板C和C1以及C和C1流过次级S和S1的电流强度被改变。奇怪的特点是极大的敏感性,板距的轻微变化在电流的程度或强度上产生相当大的变化。通过使频率如此,敏感性可能变得极端,即,初级本身,无需任何板连接到其悬空端,达到——与闭合的次级——谐振的条件。在这种状况下,悬空端容量的极其微小的变化都产生巨大改变。例如,我已经能够调整条件,使得一个人仅仅靠近线圈就产生了连接到次级的灯的亮度的显著变化。这些观察和实验引起了——当然——目前——主流科学的兴趣,但它们可能很快就变得具有现实意义。
由于采用铁芯的必要性,电机的高频率当然不合适。但你可以用低频突然放电,从而获得高频电流的某些优点而无需使铁芯完全不能跟随变化,以及不会导致铁芯上非常大的能量消耗。我发现以这种电容器的低频击穿性放电运行交流电机是非常可行的。几年前我推出的某类这种带有闭合次级电路的电机在通过励磁线圈直接放电时,会相当猛力旋转。这种电机以这些放电运行如此良好的一个原因是初级和次级电流之间的相位差为90度,这通常不是低频电流谐调升降的情况。用这种简单的电机去说明一个实验不一定是无趣的,因为当它通常认为击穿放电不适合这种目的。电机如图.182/18所示。它包括一个相当大的铁芯i,顶部有槽,嵌入厚铜垫圈c c。靠近铁芯是可自由移动的金属盘D。铁芯具有初级励磁线圈C1,其端部a和b连接到普通变压器的次级S的端子,后者有初级P后者连接到交流分配电路或低或中频发电机G。次级S的端子连接到电容器C,通过空隙d d放电,空隙d d可以串联或分流到线圈C1。当条件正确选择时,盘D相当尽力旋转,铁芯i不会非常明显地发热。相反,由于高频交流发电机的电流,铁芯迅速变热,而盘毫不费劲地转动。为了恰当地做实验,应首先确定当d d没有发生放电时,盘D不转。最好用大铁芯和大容量的电容器,以使叠加更快的振荡达到非常低的音高或完全消除它。通过观察某些基本规则,我也发现运行它适用于以这种击穿放电运行普通串联或并励直流电机,而这可以在有或无回线的情况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