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Φ”形转换器
本帖最后由 能量海 于 2017-12-8 09:07 编辑
第一章:磁能
“Φ”形转换器
“Φ”(希腊字母Φ,读“phi”,磁学中代表磁通量)形转换器看起来和静态电磁发电机有点类似,但它的运作方式却完全不同:
这里,从永磁体出来的磁通线穿过层叠磁轭渠道,这实际上是一个圆形的电源变压器铁芯。事实上所不同的是,不是通过电驱动线圈来改变永磁体的磁通量,而是在这个系统中磁体由一个小电机旋转。
这台设备的性能令人印象深刻。旋转磁体所需的功率不会受到线圈电流的不当影响。磁通通过层压铁芯引导,并在测试中,已经实现了140瓦输入的1200瓦的输出,特别是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设备,这是非常可敬的。
在dsqromg2.htm,展示了1999年戴夫·斯基雷斯的发电机设计。所有联系戴夫·斯基雷斯的尝试都不成功,所以不知道这些信息是否来自实际上已经建好的设备的测试,或者是否它只是一个理论设计——虽然当时它可能并没有建成。这个设计几乎和“Φ”形转换器一样。中间的芯用非晶铁粉/环氧树脂混合铸成如下所示的形状。 但由于工频只有50赫兹或60赫兹,似乎没有任何理由不应该用普通的变压器叠片,这样,六组薄垫片的形状如下:
这将使得线圈的缠绕变得非常容易,因为在组装磁芯轭时,标准线轴可以开槽到位。
不过,完整的磁芯形状是这样的,线圈放在槽里:
这种配置背后的思想是,“反电动势”磁通量通常导致楞次定律定律对抗绕着在环形磁体上的磁体的自由旋转,被转移到线圈后面并且转动,这样就不会妨碍旋转,反而能帮助旋转:从而不是阻碍旋转,而是实际上给它助力:
引述的旋转速度为50赫兹1000转和60赫兹1200转。线圈绕组建议为美国线规14号(标准线规16号),交流电压为120伏,假定电流为100安培,这似乎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引述的这种规格的导线的最大电流为5.9安培。磁铁为2英寸长、1英寸深的钕磁置入一个直径为12英寸的圆形转子。当然,一个轴上可以有一个以上的转子,而240伏交流电输出的匝数会增加一倍。
线圈所缠绕的磁轭实际上是一系列的环形——尽管无可否认是不完全的圆形。可以考虑的另一种形状如下所示,其承载任何一个线圈的磁通的部分与其它环形更加隔离。不清楚是否使通过线圈的部分做成直线还是曲线,所以我把这个细节留给那些磁学专家。
这个设计理念经过了一两个人的测试,虽然磁阻减小了,但还没有达到零。
革雷·斯坦利(Garry Stanley)和斯特凡·哈特曼(Stefan Hartman)在2003年10月建议的一个配置如下:
这里,两个相同的线圈并联接线,并以脉冲直流电压驱动。当它们上电时会在固定线圈之间产生强大的吸力,而永磁体固定在线圈之间的一个旋转圆盘的位置上。这个吸力使转子旋转,把磁体移动到线圈之间的间隔上。如果不发生变化,则磁体会越过线圈中心,然后又受到线圈的向后的拉力。为避免这种情况,当磁体通过线圈的中心,电源被立刻切断。这将在线圈内产生相反极性的巨大电压,而这有两个有利的影响。第一个影响是线圈两极被反转,不再向后拖拽磁体,而是推动磁体继续前行。第二个影响是电压脉冲可以被定向穿过二极管去传递“反电动势”动力脉冲返回给电池充电,重拾部分用于驱动转子的电功率。
第一章:磁能
“Φ”形转换器
“Φ”(希腊字母Φ,读“phi”,磁学中代表磁通量)形转换器看起来和静态电磁发电机有点类似,但它的运作方式却完全不同:

这里,从永磁体出来的磁通线穿过层叠磁轭渠道,这实际上是一个圆形的电源变压器铁芯。事实上所不同的是,不是通过电驱动线圈来改变永磁体的磁通量,而是在这个系统中磁体由一个小电机旋转。
这台设备的性能令人印象深刻。旋转磁体所需的功率不会受到线圈电流的不当影响。磁通通过层压铁芯引导,并在测试中,已经实现了140瓦输入的1200瓦的输出,特别是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设备,这是非常可敬的。
在dsqromg2.htm,展示了1999年戴夫·斯基雷斯的发电机设计。所有联系戴夫·斯基雷斯的尝试都不成功,所以不知道这些信息是否来自实际上已经建好的设备的测试,或者是否它只是一个理论设计——虽然当时它可能并没有建成。这个设计几乎和“Φ”形转换器一样。中间的芯用非晶铁粉/环氧树脂混合铸成如下所示的形状。 但由于工频只有50赫兹或60赫兹,似乎没有任何理由不应该用普通的变压器叠片,这样,六组薄垫片的形状如下:

这将使得线圈的缠绕变得非常容易,因为在组装磁芯轭时,标准线轴可以开槽到位。
不过,完整的磁芯形状是这样的,线圈放在槽里:

这种配置背后的思想是,“反电动势”磁通量通常导致楞次定律定律对抗绕着在环形磁体上的磁体的自由旋转,被转移到线圈后面并且转动,这样就不会妨碍旋转,反而能帮助旋转:从而不是阻碍旋转,而是实际上给它助力:

引述的旋转速度为50赫兹1000转和60赫兹1200转。线圈绕组建议为美国线规14号(标准线规16号),交流电压为120伏,假定电流为100安培,这似乎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引述的这种规格的导线的最大电流为5.9安培。磁铁为2英寸长、1英寸深的钕磁置入一个直径为12英寸的圆形转子。当然,一个轴上可以有一个以上的转子,而240伏交流电输出的匝数会增加一倍。
线圈所缠绕的磁轭实际上是一系列的环形——尽管无可否认是不完全的圆形。可以考虑的另一种形状如下所示,其承载任何一个线圈的磁通的部分与其它环形更加隔离。不清楚是否使通过线圈的部分做成直线还是曲线,所以我把这个细节留给那些磁学专家。

这个设计理念经过了一两个人的测试,虽然磁阻减小了,但还没有达到零。
革雷·斯坦利(Garry Stanley)和斯特凡·哈特曼(Stefan Hartman)在2003年10月建议的一个配置如下:

这里,两个相同的线圈并联接线,并以脉冲直流电压驱动。当它们上电时会在固定线圈之间产生强大的吸力,而永磁体固定在线圈之间的一个旋转圆盘的位置上。这个吸力使转子旋转,把磁体移动到线圈之间的间隔上。如果不发生变化,则磁体会越过线圈中心,然后又受到线圈的向后的拉力。为避免这种情况,当磁体通过线圈的中心,电源被立刻切断。这将在线圈内产生相反极性的巨大电压,而这有两个有利的影响。第一个影响是线圈两极被反转,不再向后拖拽磁体,而是推动磁体继续前行。第二个影响是电压脉冲可以被定向穿过二极管去传递“反电动势”动力脉冲返回给电池充电,重拾部分用于驱动转子的电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