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利斯的重力的性质

本帖最后由 能量海 于 2018-2-17 05:47 编辑


第十一章:其它装置和理论

摩利斯· 科特罗的重力的性质


    约瑟夫
· H·卡特在本章后面的评论包括了声明重力是频率恰好低于红外线的电磁辐射。从卡尔·斯卡皮勒(Karl Schappeller)的作品的摘录,也在本章的后面,说的是完全一样的东西和一样的频率。摘自约瑟夫 · 纽曼(Joseph Newman)的书,也在本章后面,指出了电子自旋对吸引和排斥的影响。这里是才华横溢的摩利斯科特罗(Maurice Cotterell)的一篇关于引力的论文:/upload/images/import/Cotterell.pdf
,其中一部分引用于下:

引力是怎样工作的

    “引力是怎样工作的”解释了电和磁是怎样一起工作而产生引力,而且这样做时,他们揭示了牛顿方程后面的——他徒劳地试图揭开的——根本科学,即,为什么引力与两个吸引的物体的质量是成正比的原因,为什么它与两者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而“引力常数”的性质至今仍在持续困扰着研究人员。它解释了为什么所有的物体以每秒每秒32英尺的加速到达地球。它解释了为什么原子是由8个轨道的外壳组成,以及为什么这些外壳是用电子以其自己的方式填充的。它说明了永磁在原子层面上是如何工作的,所谓的“暗物质”的本质,为什么螺旋星云是螺旋的原因,为什么地球的中心是滚烫的、以及地球磁场是如何产生的。

    科学家们不明白,为什么原子中心上的正质子不径直跳开——其正电荷彼此排斥。1935年,一个名叫汤川的研究人员认为,一定存在另一种物质或粒子去把质子在原子核中“粘合”在一起——一种原子“维可牢”(尼龙搭扣、粘链)。但是,反对者对汤川指出,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么就必须有两种维可牢——一面是天鹅绒而一面是挂勾(可以这么说)。但另一位研究人员指出,覆盖着天鹅绒一侧的质子不会粘住另一侧覆盖着天鹅绒的质子,而覆盖着挂钩一侧的质子不会粘住另一侧覆盖着挂钩的质子。因此,另一个研究人员指出,要使这样的方案奏效,就必须是这三个类型的每一种都要有。因此,疯狂的粒子物理学的场诞生了。在随后的几十年,粒子物理学家已获批准数十亿美元来找出是什么让原子稳定的。从那时起,他们一直在寻找超过300种想象中的亚原子粒子。简明 (牛津) 科学词典评论:“……整个复杂的理论是依情况而定的……没有一种更小的粒子在实验中得到确认……理论并没有声称已被核实”。

image017.gif

    科特罗说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粒子,而更重要的是,那都不是必要的。为了解释原子为什么没有弹开,他重回大地,回到30年代的欧内斯特· 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和詹姆斯·查德威克(James Chadwick)的开拓性工作,并表明,通过简单地改变电子和中子的感知形状,暴露了引力的机制,解释了原子的奥秘和许多宇宙的奥秘。

    第一部分摘要:

image018.gif

    (A). 螺旋形电子(显示为黑色)使氢原子动态地[活跃起来]。当电子是水平的时候,从质子两极强取的螺旋极化电场的量为最大值,即,在180360°的轨道行程后。左上显示的是一个氢原子的平面图。水平的电子片穿过电场(粉红色阴影)。磁场被诱导成一个推顶电场的螺旋线圈,导致当它绕着轨道的正质子运行时,它在自己的轴上俯仰摇摇欲坠(像风车的反叶)。

image019.gif
   
   轨线运行的线圈状电子从质子吸收能量使质子压缩,释放热量并迅速冷却。

image020.gif

    一旦自旋的电-磁经过垂直的位置,超冷质子吸收周围的热量并迅速膨胀;质子的压缩和膨胀导致电容量[电场]与粒子之间的表面面积成比例的周期性变化:

image021.gif

    (iiivii) 在轨道行程[在垂直时]的90°270°后,电-磁两端辐射最大数量的螺旋极化磁能。因此,磁和磁辐射以90°位移,而北区的电磁(EM)辐射从南区以180°在相位上移动:

image022.gif

    (B) (i) 氦原子(含有两个中子)的正统观点妨碍了重力的理解——每个电子是被动的[死的],而球形的中子使原子不稳定。再者,电子显示为一个纯“电”的粒子,而实际上它的电性只有一半时间,而另一半的时间是磁性的。电子是一种“电磁”粒子

image024.gif

    (ii) 这个氦原子的新视图容纳了引力机制——线圈形的电子使原子苏醒,而穗形的中子造成原子(旧中子的内容和穗形中子是相同的)。佐证:08331日,柏林的霍恩-迈特纳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宣布,“中子的行为像指南针——每日科学。

    (C) 氢轴向旋和自主旋转,所以螺旋地辐射极化的电磁能进入空间。[佐证:“氢螺旋地辐射极化的电磁能量”,www.sciencenews.org]。

image025.gif

    氦[唯一的电性几何对称原子去容纳穗形的中子]也是轴向地、且自主地旋转,因此,同样地螺旋地辐射极化的电磁能量。在自由空间中,氢和氦是引力机制里的原动力。其它原子不能自主地辐射螺旋状的、极化的电磁能量,因为它们不能轴向地或自主地旋转。然而,当氢或氦的螺旋极化电磁辐射轰击邻近原子时,使那些原子的核向同一方向旋转,并同时,使轨道运行的电子以原子级联的方式来同步它们的旋转。作为结果,轨道运行的电子-磁体的磁矩以原子级联的方式互相吸引。这就万有引力。

    第二部分摘要:

image026.gif

    (2A2B) “电机效应”;氢原子螺旋极化的电磁辐射对邻近原子的负电荷起作用,使原子核和电子被束缚着轴向地自旋,同时,同步这两个原子中电子的自旋 [佐证:类20094587238):610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10.1038.类07871(持续自旋的螺旋结构)]。电子的质量两倍于中子负电荷,因此,电子笼上的转矩两倍于核中的中子的负电荷。因此,电子笼的自旋比核快:

image027.gif

    (2B) “发电机效应”;在邻近的原子中轨道运行的电子现在“产生”螺旋极化的电磁辐射。原子“发电机”的功率与原子核和电子笼之间的差速、以及轨道运行的电子的数量(原子的质量)成正比。

  电磁输出是电子数 [原子质量](“G”)和原子核与电子笼(“f”)之间的旋转速度差的函数。

image028.gif

  (2C) 氢原子的引力辐射轰击邻近原子并把它们吸向辐射源。[这里,为了便于说明,磁波(显示为蓝色)显示为核的辐射,而实际上,它是轨道运行的电子的辐射]。

  (2D) 现在相邻原子上的螺旋开瓶器样式的电磁辐射也把附近的原子对吸向自己。原子以同一方向吸入,因此太阳的引力和月亮的拉力在同一方向上。[为了便于解释,电波(红色)显示为轨道运行的电子的辐射]。

image029.gif

  (2E)重力辐射传播并远离原子时,它的场强降低[每平方米]。对于行程的每单位距离,辐射的能量成几何级数地发散。这使得辐射的能量以行程的距离的平方降低(“d[sup]2[/sup]”)。上图中正方形内的数字表示辐射的电磁能量的每平方米伏特的场强。[这里用正方形只是出于图示目的,因为发散波实际上是锥形螺旋,如图.2F所示]。

image030.gif

  (2F) 地球的螺旋形极化的电磁辐射的频率保持恒定。然而,当m趋近M时,螺旋电磁辐射加速各原子核和造成m的电子笼之间的差动旋转。结果,“相对的”原子频率增加,而因此“原子发生器”的输出增加,均匀地增大mM之间的吸引电磁力——当m根据平方标度沿电磁螺旋前进时。M从而吸引m,以平方律[d[sup]2[/sup]]均匀加速。在图的右边,m显示为向M螺旋运动,对于电磁波是静止的,但实际上,m 趋近M是在一条直线上以波的螺旋越过m的。

  (2G) 因此,艾萨克·牛顿的引力方程;这里力与两个吸引的物体质量(mM)是成正比的,而力的强度随着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d[sup]2[/sup])反而降低。

image031.gif

    QQ截图20160401201230.png

    物理的12大未解之谜
    你如果认为是艾萨克•牛顿了解了使苹果掉在地上的力,是可以原解的,其实他并不理解。他只不过是给这种力(F)一个名称(“万有引力”),并指出,力的强度——不管它可能是什么——取决于地球(质量M[sup]2[/sup])的大小。他还指出,在苹果上的力强度取决于地球到苹果有多远,他说,像他之前的伽利略,让物体像一个苹果坠落时加速,并且越来越快,直到它撞击地面。

    起初,牛顿用速记的方式记下了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一个公式),说,F(力的强度)可以通过用M[sup]2[/sup]m1,然后通过用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d[sup]2[/sup])除结果而得出。只是有一个问题,每次他的计算都得出一个错误的答案而告终。他最终发现,得到正确答案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用“667的十亿分之一”乘错误的答案。他不知道这个的微量的力来自何方,但就像他对重力所做的,他给了这个神秘的数字一个名字——“万有引力常数”G。这使得他的公式成为 F = G x m1 x M[sup]2[/sup] / d[sup]2[/sup]。很难相信自那时起,也就是在超过350年里,仍然没有人了解什么是引力,或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或我们为什么要用G乘错误的答案去得到正确的。到今天,没有人了解什么G,甚至不知它是何方神圣。这就是不管我们有多么的满腹经纶,也没有人明白为什么物体会落到地面。


    现代科学最尴尬的第二个问题是,没人知道原子中间的正电荷为什么根本不如你所预料的那样弹开——因为正和正是互相排斥的。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物理学家决定,正电荷必须以某种方式被胶合在一起,因此,75年来,他们一直在寻找这种“胶水”——或更确切地说,有300多种胶水——但尚未找到任何一种。

    另外,没人能理解(因为正吸引负),为什么原子的轨道运行的负电子不会直接地被吸进原子中间的正的比特中。他们就是“无法理解”。

    当你在冰箱的门上放一块磁铁时,你可能猜想科学家们知道磁铁实际上是怎样运作的,但他们并不知道。对他们来说,磁铁似乎是有魔法(“magic”)的,所以他们给它取了个名字“magnet”——“磁铁”(其词根是“magic”——“魔法”)。

    打开开关上的灯,你无疑想当然地认为供应电给你的人是知道它是如何运作的,但他们并不知道。物理学家颇为肯定电流就是原子负电荷沿导线的移动。问题是,没有人明白为什么,每当有电流流动,会出现绕着导线的磁场。

    当他们看向夜空,天文物理学家无法理解是什么让明星聚集在一起形成星系,因为他们的计算与他们的眼睛能看到的发生了抵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说,在它之外肯定有其它的引力源,类似看不见的行星和尘土,因为它是暗的。因此,他们命名了他们的幻想星球为“暗物质”,至少暂且如此,直到他们可以弄清楚为什么他们的计算是没有意义的。他们也不能理解为什么恒星螺旋旋转成为星系,但他们坚持希望当(或如果)他们知道引力实际上是如何运作时,双螺旋星系形成的原因将变得清晰。

    《未来科技》以一种简单的方式解释了电和磁是怎样在原子层面工作的,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产生引力的,而在这样做时,揭示了牛顿方程背后的基础科学——这是他尝试过却徒劳无功没能揭开的基础科学——为什么引力与两个相吸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为什么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原因,以及今天一直在困扰着研究者的神秘的“引力常数”的性质。它解释了为什么所有物体到地球的加速度在每秒每秒32英尺。这解释了为什么原子是由8个轨道的外壳组成,以及为什么外壳以其自己的方式用电子填充。它解释了所谓的“暗物质”的性质,为什么螺旋星云是螺旋的原因,为什么地球的中心滚烫的,地球磁场是如何产生,如何产生引力波,反重力波如何可以用于产生无限的自由能,如何产生反重力波,反重力波如何可以用于在水中给氢键解耦联,把氢与氧分离,并提供无限供应的游离氢作为氢燃料汽车的动力,以及反重力辐射怎样可以用来使物质在水中裂变和活性组织(相量武器技术)。

    这本书继续解释了日斑循环的原因,以及太阳怎样影响地球上的生命:全球变暖和全球变冷的原因, 289旋转太阳是怎样调节女性的生育能力的,太阳辐射是怎样导致12种遗传变异的,这导致12种个性(太阳星座占星术),太阳黑子是怎样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太阳是如何控制生物节律和我们每天的日常行为的,太阳是如何造成灾难周期和文明兴衰的,以及移动电话和电源线是怎样导致癌症的。

    是怎样得到这些发现的
    1935年,在试图解释为什么原子中心的质子不直接弹开时,一个名叫汤川研究人员认为,肯定存在另一种物质或粒子把原子核中的质子“粘”在一起——一种原子“维可牢”(尼龙搭扣)。但是,汤川的反对者指出,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就必须两种维可牢——天鹅绒面的和搭勾面的(可以这么说)。但另一位研究人员指出,以天鹅绒面覆盖的质子不会粘住其它的天鹅绒面覆盖质子,而那些搭钩面覆盖的质子也不会粘住其它的搭钩面覆盖的质子。因此,另一位研究人员指出,要让这种方案奏效,就必须是三种类型的每一种都有。因此,疯狂的粒子物理学的场诞生了。在随后的几十年,粒子物理学家已获批准数十亿美元来找出是什么让原子稳定的。从那时起,他们一直在寻找超过300种想象中的亚原子粒子。简明 (牛津) 科学词典评论:“……整个复杂的理论是依情况而定的……没有一种更小的粒子在实验中得到确认……理论并没有声称已被核实”。


    《未来科技》说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粒子,而更重要的是,那都不是必要的。为了解释原子为什么没有弹开,作者重回大地,回到30年代的欧内斯特• 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和詹姆斯•查德威克(James Chadwick)的开拓性工作,并表明,通过简单地改变电子和中子的感知形状,暴露了引力的机制,解释了原子的奥秘和许多宇宙的奥秘。这本书针对的是一般的读者,不以先验的科学知识,而它用了许多插图来朴素而简明地传达概念。

    摩利斯• 科特罗的网站是

    摩利斯还对最近罗西近期的冷聚变发电机的发展评论如下:

能量触媒发电机不是“冷聚变”

    由发明人安德烈·罗西(Andrea Rossi)在物理学家塞尔吉奥·福卡尔迪(Sergio Focardi)的支持下建造的能量触媒(又称为E-Cat)被传说是一种冷聚变或低能核反应(LENR)的热源。一份意大利专利,收到了一份正式的、但并非是技术上的验证,描述这个仪器是一台“特别是从镍和氢获得放热反应的工艺和设备”的装置。罗西和福卡尔迪说,装置通过把加热的氢注入到镍中,使它嬗变成铜并产生热而工作。国际专利申请已收到不利专利的关于可专利性的国际初步报告——因为它似乎“冒犯了普遍接受的物理定律和已建立的理论”,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申请应该即包含实验证据,又有着当前科技理论的牢固的理论基础。(

image032.gif

    他们是怎么想它的工作原理的:能量触媒运行——他们认为——通过在反应器中放置纳米到微米大小的镍粉,并连同加压的氢气和特别未公开(因为所有权的原因)的触媒。当反应器里的成分被加热时(在反应器里用一串电阻)接近400500°C时,核反应开始出现。反应强度可通过改变反应器里的氢气压力而改变。输出能量可达输入能量的400倍。反应器里没有放入贵金属或放射性元素。反应器关掉后,成一块块的可以打开,检测不到辐射。 过程似乎使镍和其它微量元素——如锌——嬗变成铜。它不与氘(重氢)一起工作——但不知何故


如果它不是“冷聚变”,它到底是如何运行的?
……它通过“周期缩放”运行———>

image034.jpg

    能量触媒发电机用“周期缩放”去以相同方式产生热;过程中用的氢燃料,吸入环境热并把它转换为引力波——这就是为什么液态氢是最有效的超级冷却液。氢原子的螺旋式电磁引力波于是激发镍原子,使镍原子变得更热。氢燃料然后从镍吸入更多的热,再辐射更多的引力波继续轰击镍。过程中消耗掉一些燃料。这种累积激发持续到周遭空气中、和镍的热的可供性通过能量转移因素受到制约。

image035.gif

    数字7(在《引力是怎样工作的》中[见www.MauriceCotterell.com])显示头两个原子轨道的炮弹是偏移了90°的。在这种情况下,负中子占据首个虚拟轨道“半径”。电磁铁轨道因此必须如所示偏移90°。 因此,正中子的电波与轨道运行的电磁铁的磁波冲突,反之亦然,而两个电磁波抵消。因此,氘不能辐射引力波。


    这里是“杀完人还冒烟的枪”(意为“确切证据”);能量触媒发电机用氘[重氢]将不工作——因为氘不能辐射引力波

    证明,如果需要证明,那个过程必须通过“周期缩放”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