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politics”的冷电线圈

本帖最后由 能量海 于 2017-8-8 02:54 编辑


第三章:静脉冲系统

“UFOpolitics”的冷电线圈

  一个论坛ID是“UFOpolitics的人在不同的论坛共享了他的领悟和实验,例如直接处理固态电路中冷电的的生产和应用:
10529-my-motors-got-me-tap-into-radiant-energy-1.html。他的真知灼见非同寻常而且非常重要。他的基本的说明是,如果一个线圈受到脉冲,就使用这样的电路:

image720.gif

  于是当晶体管导通时,传统热电脉冲线圈,但如果那个电流迅速关闭,那么将有一个冷电从周围环境中流入线圈。那个能量的流入可被收集和转换,通过用两个能携带相当大电流的高速二极管去给一个负载做功,因为能量的流入是可观的。当晶体管断开时发生能量流入,因此最好是大部分时间使晶体管断开,换句话说,晶体管的占空因数要低。在冷电的输出上必须要有一个可观的负荷。如果不这样,那么冷电将重新流入电路的热电部分,并会损坏晶体管。汤姆比尔登说电阻器激励冷电,而不是阻碍它的流动,所以负载应该是一个线圈、一个带电刷的直流电机、 或一个荧光灯泡。

  已观察到进入的能量往往会向内流向线圈的中心,所以收集这些额外能量的另一种方法是在主线圈内部放置第二个线圈,而绕制方向与其相同,像这样:

image320.gif
  
  这给出了两个分开的、独立的冷电功率输出。内部的“次级”线圈不需要二极管。这个内部线圈是一个捡拾线圈,而且与热电脉冲线圈中的匝数没有任何关系。相反,这个线圈在脉冲线圈断开的周期收集流入的冷电。热电脉冲线圈可以直接绕制在额外捡拾线圈上而,或额外线圈可以分别绕制并放置在主线圈筒内部。

  非常令人惊讶的是,有人推荐用强大的高速二极管来把冷电输送出电路,后面跟着一个小的1N4148锗二极管 (75V 0.45A),因为据说这样甚至可以扫荡到更多的冷电输出。重要的是,冷电在到达1N4148二极管之前遇到更强大的硅二极管,所以二极管的顺序是非常重要的,而应如下所示:

image321.gif

  用替代二极管NTE576(6A、35nS、400V) 的有NTE577(5A、70nS、1000V)和HFA16PB(16A、19nS、 600V)。其主要要求是高速运行、额定电压至少400V和至少5安培的额定电流。

  这个电路还有另一件要做的事是,当需要直流输出时,就要运用过滤到输出。首先,当能量已通过的NTE576功率二极管(或同类型管子),它遇到一个跨接输出上的高频(低容)优质薄膜电容器——这是能量在通过小的1N4148二极管之前用以吸收高频电压脉动的——然后进入一个滤波和存储的电解电容器。存储在电解电容器里的冷电转换为传统的热电。

image322.gif

  虽然这个电路看起来像是您只是打开开关它就运行,其实并非如此,因为有一个重要的启动过程,施加到晶体管的信号开始只是每秒几个周期和50%的占空比,而那个输入于是小心缓慢地调整,同时监测电路所产生的电压和电流。这是一个真正功能强大的系统,有着生产重大功率输出的能力。

image323.gif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冷电输出上没有合适的负载,电路就不会上电。一种适用的负载是230伏自镇流荧光灯。必须理解只是调转电源开关到“开”的位置上并不足以得到冷电的流入。相反,有必要仔细改进启动顺序,而一盏荧光灯特别有助于这样做,虽然霓虹灯也是一般临时负载的选择,因为这些装置使得负载里的电流得以可视方式评估。

  在导通前,输入振荡器被设置为50%的占空比和频率最低值。然后非常缓慢地提高频率,引起灯开始闪烁。随着频率的提高,需要对从电池汲取的电流进行监测,因为这是流经晶体管的电流,而电流通过逐步降低占空比保持下降。这个过程仔细持续,而如果成功,产生的光的颜色会由最初的紫色或绿色,最后达到持续明亮的白光。视频显示产生的光,事实上,并不对生命构成危险或受水的影响:


  驱动力是一系列强大的磁脉冲,而实施实际电路来达致这一目标则需要小心施工。驱动电路的电池是一个36伏的电池组。线圈绕制成一个空芯结构,直径为2英寸(50毫米)的线筒,而直流电阻配置约为1.4或1.5欧姆。这反过来,要求晶体管有大量的驱动,因此通常是并联连接六个强大的输出晶体管,以在它们之间分摊电流,以及驱散数个栓在宽敞区的公共散热片上的晶体管所产生的热量。

  如何绕制线圈是件要考虑的事。目的是要有一个约有1.5欧姆电阻的线圈,而当电流通过时它能有最大的磁效应。铜线材已变得非常昂贵,因此用大量的粗线绕制线圈的代价会非常高,更别说用它来做大型的和超重的线圈了。在欧洲的铜线选项通常要使用半公斤的卷轴线。其中某些细目如下:

image324.gif

  从这我们可以看到,一个14号线500克线轴的总电阻只有0.09欧姆,因此要用16个线轴(称重8公斤并花费大量的金钱)去绕制一个只有单股的、能够携带9.3安培电流的线圈。与此相反,一个单个的28号线轴可提供52个单独的绕组,当它们并联时,可以携带15安培,而成本和重量则低得多。绕制一个52股的线圈是单调乏味的,但并非不可能,所以可能会用更合理数量的股线并联连接。我们所选的线圈配置里,直流电阻的目标定位在1.45欧姆左右。

  由一个单一股产生的磁场一般小于携带相同总电流的两股线产生的磁场。所以,如果我们要挑选22号线,那么我们可以量出四根133.5米的线,在起始处把它们并在一起,然后同时绕制四股,并排组成一个有着1.45欧姆直流电阻的线圈。重要的是这些股在长度上完全一致,以便携带相同的电流,而不会有一股由于比其它股较低而获得过载电流。应该意识到当导线可运送的最大电流为4.8安培时,而电阻只有1.45欧姆,由线圈维持的最大连续直流电压只有7伏,因此当我们用了一个36伏电池时,我们必须非常小心地调节频率和占空比,尤其因为我们是在非常低的频率上开始的。如果满电池电压持续施加到线圈,那么线圈将会被毁坏。

  论坛里不少会员建议,制做并测试不同的电路来送给输出晶体管一个可变频、可变占空比的信号。不过,“UFOpolitics”倒是推荐了一个简单的555定时器电路。如果你对电路不太熟悉,可以阅读第十二章,它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它们的细节,包括555定时器系列的电路。“UFOpolitics”强调的要点是,取自555芯片的针脚3的输出先是经过一个100欧姆的电阻,于是每个晶体管都通过一个电阻分压器对得到一个伺给。47K的栅-地电阻用以保证场效应晶体管正确地关闭。或许可以增加这些电阻值,但是不应少于47K。

image325.gif

  此图中的粗线表示重型布线,可运送高强度电流,而在这样做时不会生成任何过度的热量。还有建议虽然场效应晶体管有内部的二极管,可以附加一个外部的高速二极管(NTE576或类似的),跨接着每个场效应晶体管,以改进开关速度:

image326.gif

  场效应晶体管有一个大约1nF的栅电容。充/放电越快,场效应晶体管的切换也越快(而且依然是凉的)。确定栅电容的充/放电速度的是从驱动器到栅的导线长度,或栅=感应系数(这里1米的导线产生0.05μH)。此外,不同的栅连接线的长度将产生不同的开关延迟,而不同的感应系数于是可以重复开/关/开/关的切换动作启动高频振荡。结果可能会烧毁场效应管并缺乏冷电活性。

  “UFOpolitics的另一个要点是物理布局应使连接导线或轨道尽可能地短,而他建议下面的布局:

image327.gif

  此处需要注意两件事。首先,100欧姆的电阻由555定时器集成电路引脚3引出,定位于六个围绕安装在铝散热板上的场效应晶体管的中央,而这个点离每个场效应管更近,并以一个低阻导体作为优质连接来馈给每个场效应管的栅极。其次,散热板本身也用于提供一个到线圈的低阻电连接,线圈是由场效应管驱动的。到散热板的连接是通过螺母和螺栓稳固地锁紧焊片到散热板的浩净区。每个场效应管都通过其安装垫圈电连接到散热片,并连接到晶体管的耗尽极。不过,如果铝散热板是黑色阳极型的,那么,除了清理每个场效应管和散热板之间的接触面外,还应当用一根粗导线把中央的场效应管的针脚与输出导线接头连接起来。

  原型中使用的和复制时所推荐的晶体管是NTE2397。在此时的欧洲,这不是很常见的晶体管,因此也许可以用普通的IRF740,因为它似乎具有NTE2397晶体管的所有的主要特性。“UFOpolitics建议用2SK2837(500V、20A、80A脉冲),或IRFP460(500V、0.27欧姆、20A和80A脉冲)。

  由于555定时器有一个15伏的最大电源电压,一个电压调节器模块LM317N用来从36伏电池(可以用一个24伏电池)创建一个12伏的电源:

image451.gif

  LM317N集成电路应加上一个好的散热片,因为它是下降了24的36伏加电电路,所以需要驱散NE555芯片所用的两倍的热量:

image329.gif

  已有各种各样的脉冲电路成功地用于这个系统。“UFOpolitics认为NE555芯片是最直截了当的,所以我对这个配置的建议或许是恰当的选择:

Fig316.gif

  这给出了频率的精密控制和标间比或占空比的独立调节,而这除了控制机构只需要三个非常便宜的元件。如果有多匝优质可变电阻,那么可以省略4.7K的“精调”可变电阻,因为那些使得调节更易于控制。图中“线性”意味着可变电阻器的轴旋转时,电阻在一个恒定速率上平稳变化。

  在“UFOpolitics电路中,重要的是调整频率降到它的最低值,并在所加电电路下降之前设置标间比为50%。否则,将很容易用一个极高的频率给电路加电——这是不可取的——因而导致一些电路元件损坏。

  还有一些方法可以提高已经叙述过的性能。一种方法是在线圈插入一个不锈钢芯。不锈钢应该是非磁性的,但在实践中并不总是如此。不过,理想地,这种钢芯的改良是通过加热后把它没入冷水中淬火而改变其结晶结构的。

  另一改进是通过使用第二个晶体管在断开时更好地隔离线圈。在线圈的每一端有一个“断开”晶体管当然阻止热电的流动,但如果汤姆•比尔登是正确的,晶体管在断开状态时其电阻实际上会激励冷电的流动,因为其反应是与热电如何反应是逆向的。配置就像这样:

image331.gif


  虽然这看起来像一个可以实施的很简单的电路,事实并非如此。上部的晶体管在其栅极“G”和源极“S”之间有电压差时导通。但是,电压在其源极上是不固定的,而是由于线圈中电流的变化而急遽变化,并且所需的上部晶体管稳定可靠的切换也无济于事。可用一个P沟道的场效应管来代替,而那会把它的源极连接到36伏电池的正极的固定电压。这将有助于极大地切换,但在两个晶体管之间在完全一样的时间导通和关闭仍会在在定时问题。也有其它的电路建议用于这一类的切换,但在早期阶段,“UFOpolitics认为最好让事物保持尽可能的简单,所以只用一个晶体管(虽然,或许六个并联成一组来改进电流处理)是最好的选择。

  切换速度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项目,甚至到这样的一个程度,即用多于一个的晶体管并联起来导致降低切换速度,以至于有建议提出实际上只用一个场效应管或许是更好的选项,因为这些高性能的场效应管有着运送全部开关电流的能力,而在多个场效应使用时,建议主要是降低场效应管的运行温度。每附加一个并联场效应管,切换速度就会降下来。不过,应该意识到,如果只用一个场效应管,会更容易烧毁。

  建议线圈尺寸为直径两英寸(50毫米)和2英寸长。绕制线圈约3英寸(75毫米),并使凸缘直径为4英寸(100毫米)比较实在:

image332.jpg
              
  推荐的材料是具有高耐热性的玻璃纤维,又要容易制做, “UFOpolitics的个人选择是带有甲乙酮固化剂的聚酯树脂(MEK)。一个建议的替代方案是丙烯酸,但它不耐热。丙烯酸应用于高频是非常好的,但这个线路不不运行高频。不管用什么线轴材料,都要是非导磁的。当在电路中连接时,线圈绕组导线的起始端要定位到电池正极。

  这里是另一个绕制在压克力管上的线圈,并有着四个二极管连接着线圈的两端:

image333.jpg

  要明白冷电提供的能量几乎是无限的,很多人还不太理解它的用途。

  “UFOpolitics建议,最初测试热电驱动电路时只用电阻性负载。如果一切检查都正常,那么用一个较低值的电阻与线圈串联进行测试,而如果检查结果是满意的,那么再小心地测试线圈本身。

  冷电可以迅速地给电池充电,而经过了一系列的充放电周期之后,电池变得“习惯”于冷电,而静电喷雾器公司(Electrodyne Corp)员工的经验表明,大型的、已经“习惯”了的电池充分放电后,可以在一分钟内重新充满电。论坛的一个成员曾经试过“UFOpolitics的电路,他报告说:

  昨天,我和一个朋友用六个相同的、旧的12伏115Ah的电池做了两个36V的电池组。我们安排 “A” 组(较好的三个)给装置供电,去为“B”组充电。A组静置时是37.00伏,而B组是34.94伏。我的最低频率是133Hz(我需要更换我的电容器并加上另一个用来控制频率的100K的电位器),而占空比是13%。我们在原电路上从2A电流开始。
  
  当我提高频率,充电电池跃升至38.4伏,然后均匀地降至36.27伏,然后又开始再次上升(约每2秒0.01伏)。2个半小时后,它们升到39.94伏。此时我们停止充电,让所有东西静置10分钟。到目前为止,这种类型的充电看起来一切都非常正常,除了设备显得非常稳定和强大……连续地把电池向上推。原电池电压开始降到36.20伏,然后一直停在这里,接着10分钟 后又恢复到36.98伏。

  然后我们切换A组电池和B组电池,并用相反方式充电约20分钟。我们停下来,再次静置一切,然后把电池组交换回来并开始给B组再次充电20分钟,然后停下。为了得到更真实的读数,让电池静置了几个小时后,组A是37.07而组B是38.02伏。两组电池都得到了能量增益。这些都不是很好的电池。B组电池中的一个在开始时是10.69伏。注意到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频率从133Hz上升到大约550Hz时,安培电流在原电池上从2A下降到1.5A。

  这是冷电对这些低劣电池的极为初始的应用,而经过多次的充放电周期后,可以预期一个重大的改进。这完全克服了电池组不适合家庭用电的因素。如果整个电池组可以在几分钟内那充电,那么就打开了真正利用电池组作为家用电源的大门。

  冷电还能非常有效地运行电动机。论坛成员“'Netica”发现在电机终端跨接一个电容器,可以大大促进运行其运行,其性能令人印象深刻。他的视频:


而电机运行时用一个没有钢芯插入的空心线圈。他的看来像这样:

image335.jpg

  它同样能做到把冷电电路淹没在水中而不会造成任何伤害:

QQ截图20120823144013.jpg
           
  这里的视频包括用非常强大的灯泡做演示。一般的运行演示在这里: